形容忽然消失的词语(30个)(形容突然消失的成语)

xxmadmin 2025-07-31 16:01:35

形容忽然消失的词语(形容突然消失的成语)(30个))

形容忽然消失的词语(形容突然消失的成语):一笔勾销,不知去向,云消雾散,五月披裘,从容不迫,出头露面,声销迹灭,尧天舜日,干干净净,披裘负薪,无影无踪,昙花一现,流落他乡,消声匿迹,消声灭迹,灰飞烟灭,烟云过眼,烟消云散,烟消雾散,石沉大海,荡然无存,荡然无遗,藏形匿影,趋炎附势,身外之物,过眼云烟,销声匿迹,销声敛迹,隐姓埋名,挨挨拶拶。

1、一笔勾销  yī bǐ gōu xiāo

释义:一笔勾销  勾销:取消;抹掉。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;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。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;一概不计较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第七卷:“公取班簿,视不才监司,每见一人姓名,一笔勾之。”  

2、不知去向  bù zhī qù xiàng

释义:不知去向  不知道到哪里去了

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回:“宣王问曰:‘如今红衣小儿何在?’答曰:‘自教歌之后,不知去向。’”  

3、云消雾散  yún xiāo wù sàn

释义:云消雾散  云雾消失;天气转晴。比喻事情、心情等由隐晦、疑点、转为明朗、通畅。也比喻疑虑、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。

出处:唐 李世民《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》:“干戈所指,云消雾散。”  

4、五月披裘  wǔ yuè pī qiú

释义:五月披裘  比喻清高廉洁。

出处: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上:“五月披裘而负薪,岂取金者哉?”  

5、从容不迫  cóng róng bù pò

释义:从容不迫  从容:不慌不忙;镇静;不迫:不急促。形容临事不慌不忙;镇定沉着。

出处:魏兰《原序》:“当其临事之时,从容不迫,颜色不变,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。”  

6、出头露面  chū tóu lòu miàn

释义:出头露面  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;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;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。还指出面活动、做事、讲话。
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  

7、声销迹灭  shēng xiāo jì miè

释义:声销迹灭  销:通“消”,消失。不公开露面与说话。指隐藏形迹

出处: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:“其舒也济世成务,其卷也声销迹灭。”  

8、尧天舜日  yáo tiān shùn rì

释义:尧天舜日  比喻太平盛世。

出处:南朝·梁·沈约《四时白纻歌》:“佩服瑶草驻容色,舜日尧年欢无极。”  

9、干干净净  gān gān jìng jìng

释义:干干净净  没有污垢、尘土、杂质
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,没了踪迹,便是武二回来,待敢怎地?”  

10、披裘负薪  pī qiú fù xīn

释义:披裘负薪  汉王充《论衡·书虚》:“传言延陵季子出游,见路有遗金。当夏五月,有披裘而薪者。季子呼薪者曰:‘取彼地金来!’薪者投镰于地,瞋目拂手而言曰:‘何子居之高,视之下,仪貌之壮,语言之野也?吾当夏五月,披裘而薪,岂取金者哉!’”后遂以“披裘负薪”为高士孤高清廉,

出处:东汉·王充《论衡·书虚》:“吾当夏五月,披裘而薪,岂取金者哉!”  

11、无影无踪  wú yǐng wú zōng

释义:无影无踪  踪:踪迹。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

出处:元 吴昌龄《东坡梦》:“你那里挨挨拶拶,闪闪藏藏,无影无踪。”  

12、昙花一现  tán huā yī xiàn

释义:昙花一现  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;很快就消失。昙花:一种花期极短的花;多在夜间开放;花美又香。

出处:《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》:“佛告舍利佛,如是妙法,诸佛如来,时乃说之,如优昙钵花,时一现耳。”  

13、流落他乡  liú luò tā xiāng

释义:流落他乡  他乡:不是自己的故乡;外地。被迫离开家乡;漂泊在外地。
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舍父逃走,流落他乡,撞东磕西,苦哉,阿弥陀佛。”  

14、消声匿迹  xiāo shēng nì jì

释义:消声匿迹  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

出处:语出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庚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  

15、消声灭迹  xiāo shēng miè jì

释义:消声灭迹  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

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庚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  

16、灰飞烟灭  huī fēi yān miè

释义:灰飞烟灭  灰也飞散了;烟也消失了。比喻人的死亡;事物的消亡。

出处:宋 苏轼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词:“羽扇纶巾,谈笑间,强虏灰飞烟灭。”  

17、烟云过眼  yān yún guò yǎn

释义:烟云过眼  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。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。也比喻身外之物,不必重视。

出处:宋 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见可喜者,虽时复蓄之,然为人取去,亦不复惜也。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然去而不复念也。”  

18、烟消云散  yān xiāo yún sàn

释义:烟消云散  消:消失;散:散去。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。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也作“云消雾散”。

出处:元 张养浩《天净沙》曲:“烟消云散,一杯谁共歌欢。”  

19、烟消雾散  yān xiāo wù sàn

释义:烟消雾散  同“烟消云散”。

出处:巴金《海的梦》后篇一:“我很疲倦,但是我觉得畅快。在流了这么多的眼泪以后,这许多日子来的阴郁的思想都烟消雾散了。”  

20、石沉大海  shí chén dà hǎi

释义:石沉大海  石头沉到海底。比喻从此没有消息。

出处: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他若是不来,似石沉大海。”  

21、荡然无存  dàng rán wú cún

释义:荡然无存  。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。

出处:唐 白居易《议碑碣词赋》:“著诚去伪,小疵小弊,荡然无遗矣。”  

22、荡然无遗  dàng rán wú yí

释义:荡然无遗  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
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议碑碣词赋》:“著诚去伪,小疵小弊,荡然无遗矣。”  

23、藏形匿影  cáng xíng nì yǐng

释义:藏形匿影  藏、匿:隐藏。隐藏形迹,不露真相。

出处: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无私。”  

24、趋炎附势  qū yán fù shì

释义:趋炎附势  趋:趋向;迎合。炎:热。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。

出处:宋 陈善《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》:“盖趋炎附势,自古然矣。”  

25、身外之物  shēn wài zhī wù

释义:身外之物  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;指名誉、地位、权力、金钱等。

出处:唐 吴兢《贞观政要》:“明珠是身外之物,尚不可弹雀,何况性命之重,乃以博财物耶?”  

26、过眼云烟  guò yǎn yún yān

释义:过眼云烟  从眼前飘过的云烟。原比喻身外之物,不必重视。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。

出处:宋 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见可喜者,虽时复蓄之,然为人取去,亦不复惜也。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然去而不复念也。”  

27、销声匿迹  xiāo shēng nì jì

释义:销声匿迹  不出声;不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。销:消失。

出处: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  

28、销声敛迹  xiāo shēng liǎn jì

释义:销声敛迹  犹言销声匿迹。

出处: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。”  

29、隐姓埋名  yǐn xìng mái míng

释义:隐姓埋名  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。

出处: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:“因此上不事王侯,不求闻达,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。”  

30、挨挨拶拶  āi āi zā zā

释义:挨挨拶拶  亦作“ 挨挨桚桚 ”。犹言挤来挤去。 元 吴昌龄 《东坡梦》第三折:“你那里挨挨桚桚、闪闪藏藏、无影无踪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记·伯喈辞官辞婚不准》:“拜的拜,跪的跪,那一个敢挨挨拶拶纵喧哗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弹词》:“早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