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很清醒的成语句子(26个)(形容身体很清醒的成语)

xxmadmin 2025-07-28 16:00:28

形容很清醒的成语句子(形容身体很清醒的成语)(26个))

形容很清醒的成语句子(形容身体很清醒的成语):一痴一醒,众醉独醒,假痴不癫,勒马悬崖,半梦半醒,发瞽振聋,大事不糊涂,大是大非,如梦如醉,如痴如梦,如醉如梦,引锥刺股,悬崖勒马,振聋发聩,昭聋发聩,晕晕乎乎,晕晕忽忽,浑浑沌沌,睡眼惺忪,精神抖擞,糊里糊涂,豁达先生,如梦如痴,吕端大事不糊涂,不明事理,洞洞惺惺。

1、一痴一醒  yī chī yī xǐng

释义:一痴一醒  痴:傻。时而痴呆,时而清醒

出处: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纪策考》:“其为结僮之时,一痴一醒,时人尽以为狂。”  

2、众醉独醒  zhòng zuì dú xǐng

释义:众醉独醒  比喻众人沉迷糊涂,独自保持清醒。

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渔父》:“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”  

3、假痴不癫  jiǎ chī bù diān

释义:假痴不癫  痴:傻,呆。癲:疯癫,癫狂。假装呆傻,实际并不疯癫。形容外表看似愚钝,而心里却十分清醒。

出处:《三十六计》第二十七计:“当其机未发时,静屯似痴;若假癲,则不但露机,且乱动而群疑;故假痴者胜,假癲者败。”  

4、勒马悬崖  lè mǎ xuán yá

释义:勒马悬崖  勒:收住缰绳;悬崖:高悬的山崖。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
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二》:“幸道力原深,故忽迷忽悟,能勒马悬崖耳。”  

5、半梦半醒  bàn mèng bàn xǐng

释义:半梦半醒  谓睡眠尚未清醒。

出处:《卖命·半梦半醒》:“说来说去,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,做了些甚么呢?”  

6、发瞽振聋  fā gǔ zhèn lóng

释义:发瞽振聋  发:开启;瞽:盲人;振:振动;聋:耳聋。使盲人也能看见,使聋人也听得见。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

出处: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当时之是,虽有淹病滞疾,犹将伸佉起蹙,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。”  

7、大事不糊涂  dà shì bù hú tú

释义:大事不糊涂  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,态度鲜明。

出处: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”  

8、大是大非  dà shì dà fēi

释义:大是大非  是:正确;非:错误。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;多指政治方面的。

出处:徐迟《歌德巴赫猜想》:“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,大是大非,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。”  

9、如梦如醉  rú mèng rú zuì

释义:如梦如醉  形容处于不清醒、迷糊状态中。同“如醉如梦”。

出处:叶圣陶《母》:“‘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。”伊揩着眼泪,继续说。”  

10、如痴如梦  rú chī rú mèng

释义:如痴如梦  形容处于不清醒、迷糊状态中。同“如醉如梦”。

出处:明 李贽《焚书 答周二鲁》:“遇真正儒者,如痴如梦,翻令见疑。”  

11、如醉如梦  rú zuì rú mèng

释义:如醉如梦  形容处于不清醒、迷糊状态中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答吕子约》:“恭兄文字状子已投之当路,如醉如梦,面前事尚不能管得,何可望以等。”  

12、引锥刺股  yǐn zhuī cì gǔ

释义:引锥刺股  锥:锥子;股:大腿。晚间读书时想睡觉,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,以保持清醒。形容学习勤奋刻苦。
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。”  

13、悬崖勒马  xuán yá lè mǎ

释义:悬崖勒马  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勒:收住缰绳。

出处:元 郑德辉《智勇定齐》:“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,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。”  

14、振聋发聩  zhèn lóng fā kuì

释义:振聋发聩  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

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  

15、昭聋发聩  zhāo lóng fā kuì

释义:昭聋发聩  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。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,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。

出处:《天讨·望帝》:“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,昭聋发聩,正义浃乎寰宇,回响振乎栈峡。”  

16、晕晕乎乎  yūn yūn hū hū

释义:晕晕乎乎  指头脑不清醒

出处:陆文夫《壶中日月》:“虽然有点晕晕乎乎,但此种晕乎是酒意而非睡意。”  

17、晕晕忽忽  yūn yūn hū hū

18、浑浑沌沌  hún hún dùn dùn

释义:浑浑沌沌  混杂、不分明的样子,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,形容迷糊,不清醒

出处:先秦 孙武《孙子 势》:“纷纷纭纭,斗乱而不可乱也;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可败也。”  

19、睡眼惺忪  shuì yǎn xīng sōng

释义:睡眼惺忪  惺忪:刚苏醒的样子。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,还没有完全清醒。

出处:鲁迅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;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,在井边打水。”  

20、精神抖擞  jīng shén dǒu sǒu

释义:精神抖擞  抖擞:振奋的样子。精神振作。

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》:“(僧)问:‘光吞万象从师道,心月孤圆意若何?’师曰:‘抖擞精神着。’”  

21、糊里糊涂  hú lǐ hú tú

释义:糊里糊涂  认识模糊;不明事理。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。
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?”  

22、豁达先生  huò dá xiān shēng

释义:豁达先生  指人心胸坦荡,头脑清醒

出处:《子不语》:“此处向不平静,自豁达先生过后,永无为祟者。”  

23、如梦如痴  rú mèng rú chī

释义:如梦如痴  形容处于不清醒、糊里糊涂的状态中。

出处:唐·元稹《连昌宫词》:"归来如梦复如痴,何暇备言宫里事。"  

24、吕端大事不糊涂  lǚ duān dà shì bù hú tú

释义:吕端大事不糊涂  喻指办事坚持原则。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
出处:《宋史·吕端传》:"太宗欲相端。或曰:‘端为人糊涂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’决意相之。"  

25、不明事理  bù míng shì lǐ

释义:不明事理  明:明白,懂得。不懂得事物的道理。

26、洞洞惺惺  dòng dòng xīng xīng

释义:洞洞惺惺  洞洞:贯通的样子;惺惺:清醒。形容明彻清醒的样子。

出处: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子张篇二》:"徒孤守洞洞惺惺、觉了能知之主,则亦灵岩三唤主人之旨而已。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