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矛盾的成语(40个)(形容矛盾的成语有哪些)

xxmadmin 2025-07-25 00:02:38

很矛盾的成语(形容矛盾的成语有哪些)(40个))

很矛盾的成语(形容矛盾的成语有哪些):势不两雄,丑话说在前头,似非而是,出尔反尔,函矢相攻,前言不搭后语,势不两全,势不两立,势不并立,勾心斗角,反复无常,反目成仇,取信于人,口中雌黄,后院起火,大处着眼,恃强凌弱,想前顾后,接连不断,江海同归,深仇大恨,添油炽薪,火上加油,睚眦必报,矛盾相向,矛盾重重,祸结衅深,翻脸不认人,言行相顾,调剂盐梅,面和心不和,面和意不和,食宿相兼,首尾乖互,驴唇马嘴,世路风波,水火不容,言行相悖,从中斡旋,大相迳庭。

1、势不两雄  shì bù liǎng xióng

释义:势不两雄  势:情势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。

出处: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"夫秦齐雄雌之国,秦强则齐弱矣,此势不两雄之国。"  

2、丑话说在前头  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

释义:丑话说在前头  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

出处: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23章:“丑话说在前头,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,说了出去,后果只能自负。”  

3、似非而是  sì fēi ér shì

释义:似非而是  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

4、出尔反尔  chū ěr fǎn ěr

释义:出尔反尔  尔:你;反:同“返”;回。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;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。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;又自己反悔。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;反复无常。
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曾子曰:‘戒之戒之!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’”  

5、函矢相攻  hán shǐ xiāng gōng

释义:函矢相攻  指自相矛盾
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”  

6、前言不搭后语  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

释义:前言不搭后语  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。多形容思想混乱,不能自圆其说。

出处: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六章:“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:‘701,不是我!’”  

7、势不两全  shì bù liǎng quán

释义:势不两全  势:情势,状况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

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荀攸传》:“今弟遘恶,此势不两全。”  

8、势不两立  shì bù liǎng lì

释义:势不两立  两立:并存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。
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一》:“楚强则秦弱,楚弱则秦强,此其势不两立。”  

9、势不并立  shì bù bìng lì

释义:势不并立  势:情势,状况;并立:并存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

出处: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臣与二虏,势不并立。”  

10、勾心斗角  gōu xīn dòu jiǎo

释义:勾心斗角  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。后比喻用尽心机,明争暗斗。

出处: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。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。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”  

11、反复无常  fǎn fù wú cháng

释义:反复无常  反复;颠过来倒过去;无常:没有常态。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。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。

出处:宋 陈亮《与范东叔龙图书》:“时事反复无常,天运所至,亦看人事对付如何。”  

12、反目成仇  fǎn mù chéng chóu

释义:反目成仇  反目:翻转眼皮;以白眼珠瞪人。反眼相看成为仇人;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;以致互相成为仇人。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;相处十分要好的人;矛盾激化;互相对立。
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甚致怜新弃旧,反目成仇,多着呢?”  

13、取信于人  qǔ xìn yú rén

释义:取信于人  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。
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4回:“大王犹自狐疑未定,安能取信于人?”  

14、口中雌黄  kǒu zhōng cí huáng

释义:口中雌黄  雌黄:即鸡冠石,过去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。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。比喻言论前后矛盾,没有一定见解。

出处:晋 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  

15、后院起火  hòu yuàn qǐ huǒ

释义:后院起火  比喻内部闹矛盾,发生纠纷

出处:张平《抉择》:“那可是咱的后院,要是后院起火,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。”  

16、大处着眼  dà chù zhuó yǎn

释义:大处着眼  着眼:观察。指从整体;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;考虑。
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,延了安家的宗祀,大处着眼,便不忍吹求到此。”  

17、恃强凌弱  shì qiáng líng ruò

释义:恃强凌弱  凌:欺凌。依仗强大,欺侮弱小。

出处: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:“那桀纣有何罪过?也无非倚贵欺贱,恃强凌弱,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。”  

18、想前顾后  xiǎng qián gù hòu

释义:想前顾后  顾:看,视。想着前面,又顾虑后面。形容犹豫不决、矛盾重重的状态

出处:巴金《春》:“觉民气得没有办法,他不再想前顾后地思索了。”  

19、接连不断  jiē lián bù duàn

释义:接连不断  连续不间断。

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陈设兵卫,自王宫起,直至光家之门,街衢皆满,接连不断。”  

20、江海同归  jiāng hǎi tóng guī

释义:江海同归  归:归宿。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。形容殊途同归

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初若矛楯相向,后类江海同归。三殿谈经,自此始也。”  

21、深仇大恨  shēn chóu dà hèn

释义:深仇大恨  极深极大的仇恨。

出处:元 杨显之《酷寒亭》:“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。”  

22、添油炽薪  tiān yóu chì xīn

释义:添油炽薪  犹言火上加油。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,使事态严重。

出处:明·李贽《与曾中野书》:“昨见公,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。乃知向之劝我者,只为我添油炽薪耳。”  

23、火上加油  huǒ shàng jiā yóu

释义:火上加油  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
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三荷包也不睬他,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。”  

24、睚眦必报  yá zì bì bào

释义:睚眦必报  睚眦:瞪眼怒视;引申为小怨小忿;报:报复。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。形容气量极其狭小。也作“睚眦之恨”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  

25、矛盾相向  máo dùn xiāng xiàng

释义:矛盾相向  向:对着。形容针锋相对

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初若矛楯相向,后类江海同归。”  

26、矛盾重重  máo dùn chóng chóng

释义:矛盾重重  重重:层层。彼此间的冲突、意见很多

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68章:“帝国主义各国在国际关系上虽然各怀鬼胎,矛盾重重,但是……”  

27、祸结衅深  huò jié xìn shēn

释义:祸结衅深  衅:事端。祸患和事故接连不断,灾难深重

出处:《晋书·东海王越传》:“州郡携贰,上下崩离,祸结衅深,遂忧惧成疾。”  

28、翻脸不认人  fān liǎn bù rèn rén

释义:翻脸不认人  比喻不从长远考虑,稍有矛盾,立刻翻脸

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过河拆桥,老头子翻脸不认人,他们替祥子不平。”  

29、言行相顾  yán xíng xiāng gù

释义:言行相顾  谓言行不互相矛盾。

出处: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:“言行相顾,慎终犹始。”  

30、调剂盐梅  tiáo jì yán méi

释义:调剂盐梅  调剂:调整使洽宜;盐梅:咸味和酸味。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。指调解家庭纠纷

出处:《尚书·说命下》: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  

31、面和心不和  miàn hé xīn bù hé

释义:面和心不和  表面上很和气,心里却有矛盾
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船厂大臣又给他面和心不和,将领既不熟悉,兵士又没感情,他却忘其所以,大权独揽,只弄些小聪明,闹些空意气。”  

32、面和意不和  miàn hé yì bù hé

释义:面和意不和  意:心意。表面上很和气,心里却有矛盾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。”  

33、食宿相兼  shí sù xiāng jiān

释义:食宿相兼  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。

出处:汉 应劭《风俗通 两袒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……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:‘定所欲适,难指斥言者,偏袒令我知之。’女便两袒,怪问其故。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  

34、首尾乖互  shǒu wěi guāi hù

释义:首尾乖互  首尾:前后;乖互:相互违背。指前后互相矛盾

出处:《宋书·徐湛之传》:“赍传之信,无有主名,所征之人,又已死没,首尾乖互,自为矛盾。”  

35、驴唇马嘴  lǘ chún mǎ zuǐ

释义:驴唇马嘴  比喻说话写文章,前言不搭后语,前后矛盾

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》:“若是一般掠虚汉,食人涎唾,记得一堆一担骨幢,到处逞驴唇马嘴。”  

36、世路风波  shì lù fēng bō

释义:世路风波  世路:生活道路;风波:各种矛盾。指生活中充满各种矛盾。
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除夜寄微之》:"家山泉石寻常忆,世路风波子细谙。"  

37、水火不容  shuǐ huǒ bù róng

释义:水火不容  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,根本不相容。比喻二者对立,绝不相容。

出处: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慎微》:"且夫邪之与正,犹水与火,不同原,不得并盛。"  

38、言行相悖  yán xíng xiāng bèi

释义:言行相悖  说话和行动不一致,互相矛盾。

39、从中斡旋  cóng zhōng wò xuán

释义:从中斡旋  斡旋:扭转,调整,引申为调解矛盾和争端。在矛盾的双方之间周旋,从中调解争端。

出处:宋·范成大《两本》:"大钧播群物,斡旋不作难。"  

40、大相迳庭  dà xiāng jìng tíng

释义:大相迳庭  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。

出处:清·厉鹗《<江西诗社宗派图录>跋》:"嗟呼!几何不与吕公论世尚友之旨大相迳庭也哉!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