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针对性用成语怎么说(16个)(有针对性的完成用成语形容)

xxmadmin 2025-07-21 00:02:59

有针对性用成语怎么说(有针对性的完成用成语形容)(16个))

有针对性用成语怎么说(有针对性的完成用成语形容):一针见血,一鼓作气,以毒攻毒,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,因地制宜,对症下药,就事论事,当务之急,指桑骂槐,无的放矢,有的放矢,立竿见影,量体裁衣,针尖对麦芒,针锋相对。

1、一针见血  yī zhēn jiàn xiě

释义:一针见血  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。常用来比喻说话(或写文章)简明扼要;能抓住本质;切中要害。
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郭玉传》:“一针即瘥。”  

2、一鼓作气  yī gǔ zuò qì

释义:一鼓作气  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  

3、以毒攻毒  yǐ dú gōng dú

释义:以毒攻毒  攻:治。用毒药治病毒。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。

出处:宋 罗泌《路史 有巢氏》:“而劫痼改积,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,有至仁焉。”  

4、以牙还牙  yǐ yá huán yá

释义:以牙还牙  用牙咬来对付牙咬。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。

出处: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  

5、以眼还眼  yǐ yǎn huán yǎn

释义:以眼还眼  用瞪眼回击瞪眼。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。

出处: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  

6、因地制宜  yīn dì zhì yí

释义:因地制宜  因:随顺;制:制定;规定;宜:适当;合宜。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;采取适宜的措施。

出处: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夫筑城郭,立仓库,因地制宜,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?”  

7、对症下药  duì zhèng xià yào

释义:对症下药  症:病症;下药:用药。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情况;采取具体有效措施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1卷:“克己复礼,便是捉得病根,对证下药。”  

8、就事论事  jiù shì lùn shì

释义:就事论事  就:按照。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。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;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。

出处:宋 杨时《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》:“孟子与人君言,皆所以扩其善心,而革其非,不止就事论事。”  

9、当务之急  dāng wù zhī jí

释义:当务之急  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。当:原为“处于”;现为“当前”;务:应该做的事。
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知者无不知也,当务之为急。”  

10、指桑骂槐  zhǐ sāng mà huái

释义:指桑骂槐  指着桑树骂槐树。比喻表面上骂甲;实际上骂乙。

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,百般称快。”  

11、无的放矢  wú dì fàng shǐ

释义:无的放矢  的:靶心;矢:箭。没有目标乱射箭。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;或不切合实际。

出处:清 梁启超《中日交涉汇评》:“如是,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,直拉杂摧烧之可耳。”  

12、有的放矢  yǒu dì fàng shǐ

释义:有的放矢  的:靶子;矢:箭。对准靶子射箭。比喻言论、行动有针对性;目标明确。

出处:宋 叶适《水心别集》:“论立于此,若射之有的也,或百步之外,或五十步之外,的必先立,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。”  

13、立竿见影  lì gān jiàn yǐng

释义:立竿见影  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见功效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参同契考异》中篇:“立竿见影,呼谷传响,岂不灵哉!”  

14、量体裁衣  liàng tǐ cái yī

释义:量体裁衣  量:计量。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。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。

出处:《南齐书 张融传》:“今送一通故衣,意谓虽故,乃胜新也。是吾所著,已令裁减称卿之体。”  

15、针尖对麦芒  zhēn jiān duì mài máng

释义:针尖对麦芒  比喻双方都很利害,互不相让。

出处:老舍《荷珠配》第一场:“黄龙衮你这小子真叫会算账!怎奈呀针尖对麦芒,全三爷子不会上你的当。”  

16、针锋相对  zhēn fēng xiāng duì

释义:针锋相对  针锋:针尖。针尖对针尖。比喻双方的意见、观点、策略、行动等尖锐的对立。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、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、措施。

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25卷:“夫一切问答,如针锋相投,无纤毫参差。”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