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耳朵的词语有哪些?(40个)(形容耳朵的成语有哪些)

xxmadmin 2025-03-16 00:05:20

形容耳朵的词语有哪些?(形容耳朵的成语有哪些)(40个))

形容耳朵的词语有哪些?(形容耳朵的成语有哪些):耳提面训,不堪入耳,不绝于耳,东风吹马耳,东风射马耳,东风过耳,充耳不闻,出口入耳,垂头塞耳,盗钟掩耳,盗铃掩耳,目睹耳闻,目见耳闻,耳听八方,耳听心受,耳提面命,耳染目濡,耳根清净,耳濡目染,耳熟能详,耳目昭彰,耳目股肱,耳红面赤,耳聪目明,耳视目听,耳闻不如目见,耳闻则诵,耳闻目染,耳闻目睹,耳闻眼见,耳食之谈,耳鬓厮磨,股肱耳目,肥头大耳,道听耳食,避人耳目,隔墙有耳,面命耳提,风吹马耳,马耳东风。

1、耳提面训  ěr tí miàn xùn

释义:耳提面训  不仅是当面告诉他,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。
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"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"  

2、不堪入耳  bù kān rù ěr

释义:不堪入耳  堪:忍受;入耳:听进耳里。难以听下去。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;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。

出处:明 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。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  

3、不绝于耳  bù jué yú ěr

释义:不绝于耳  绝:断。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。
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。”  

4、东风吹马耳  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

释义:东风吹马耳  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

出处: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:“吟诗作赋北窗里,万言不直一杯水。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  

5、东风射马耳  dōng fēng shè mǎ ěr

释义:东风射马耳  射:射出。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,充耳不闻,无动于衷。

出处: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: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  

6、东风过耳  dōng fēng guò ěr

释义:东风过耳  见“东风射马耳”。

出处:清·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:“学生在美国……绝无敬师之礼,对于新监督之训,若东风之过耳。”  

7、充耳不闻  chōng ěr bù wén

释义:充耳不闻  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

出处:清 李渔《奈何天 闹封》:“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”  

8、出口入耳  chū kǒu rù ěr

释义:出口入耳  指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

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年》:“王曰:‘言出于余口,入于尔耳,谁告建也?’”  

9、垂头塞耳  chuí tóu sāi ěr

释义:垂头塞耳  谓不问不闻,装聋作哑。

出处:《后汉书·殇帝纪》:“刺史垂头塞耳,阿私下比,‘不畏于天,不愧于人’。”  

10、盗钟掩耳  dào zhōng yǎn ěr

释义:盗钟掩耳  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  

11、盗铃掩耳  dào líng yǎn ěr

释义:盗铃掩耳  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同“盗钟掩耳”。

出处:清 伤时子《苍鹰击 戕藩》:“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,卖国甘心作帝皇,有甚商量。”  

12、目睹耳闻  mù dǔ ěr wén

释义:目睹耳闻  睹:看见;闻:听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。

出处:《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  

13、目见耳闻  mù jiàn ěr wén

释义:目见耳闻  亲眼看见,亲耳听到。

出处: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  

14、耳听八方  ěr tīng bā fāng

释义:耳听八方  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

出处: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  

15、耳听心受  ěr tīng xīn shòu

释义:耳听心受  用耳朵听,并记在心里。

16、耳提面命  ěr tí miàn mìng

释义:耳提面命  不但当面告诉他;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。

出处: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  

17、耳染目濡  ěr rǎn mù rǔ

释义:耳染目濡  染:沾染;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
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7回:“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,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。”  

18、耳根清净  ěr gēn qīng jìng

释义:耳根清净  耳边无事噪聒。指无事打扰。

出处:《圆觉经》上卷:“闻清净故,耳根清净,根清净故,耳识清净。”  

19、耳濡目染  ěr rú mù rǎn

释义:耳濡目染  濡:音如;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;眼睛经常看到;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
出处:唐 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  

20、耳熟能详  ěr shú néng xiáng

释义:耳熟能详  听得多了;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。耳熟:听熟了;详:细说。

出处: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吾耳熟焉,故能详也。”  

21、耳目昭彰  ěr mù zhāo zhāng

释义:耳目昭彰  昭彰: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众人已听到和看到,十分明显。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

出处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”  

22、耳目股肱  ěr mù gǔ gōng

释义:耳目股肱  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起到耳朵、眼睛、手臂的作用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。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。

出处: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然耳目股肱,寄于卿辈……事有不安,可极言勿隐。”  

23、耳红面赤  ěr hóng miàn chì

释义:耳红面赤  耳朵和面部都红了。形容过于用力、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。
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1回:“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”  

24、耳聪目明  ěr cōng mù míng

释义:耳聪目明  聪:听觉灵敏。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。

出处:汉 焦赣《易林 临之需》:“重瞳四乳,耳聪目明,普为仁表,圣作元辅。”  

25、耳视目听  ěr shì mù tīng

释义:耳视目听  用耳朵看,用眼睛听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

出处: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  

26、耳闻不如目见  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

释义:耳闻不如目见  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。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。

出处:汉 刘向《说苑 政理》:“耳闻之,不如目见之;目见之,不如足践之。”  

27、耳闻则诵  ěr wén zé sòng

释义:耳闻则诵  听过就能背出来。形容记忆力强。

出处:《晋书·苻融载记》:“融聪辩明慧,下笔成章,至于谈玄论道,虽道安无以出之。耳闻则诵,过目不忘,时人拟之王粲。”  

28、耳闻目染  ěr wén mù rǎn

释义:耳闻目染  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
出处:丛维熙《北国草》第一章:“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,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。”  

29、耳闻目睹  ěr wén mù dǔ

释义:耳闻目睹  闻;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见亲眼看到。

出处:鲁迅《呐喊 一件小事》:“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,算起来也很不少。”  

30、耳闻眼见  ěr wén yǎn jiàn

释义:耳闻眼见  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

出处:唐 元稹《连昌宫词》:“翁言野父何分别,耳闻眼见为君说。”  

31、耳食之谈  ěr shí zhī tán

释义:耳食之谈  耳食:以耳吃食,指不加审察,轻信传闻。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。

出处:清 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卷六:“此耳食之谈,引经断狱,当不如是。”  

32、耳鬓厮磨  ěr bìn sī mó

释义:耳鬓厮磨  鬓:鬓发;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;厮:互相;磨:擦。头靠得很近;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。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。
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咱们从小耳鬓厮磨,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,我也不敢怠慢了你。”  

33、股肱耳目  gǔ gōng ěr mù

释义:股肱耳目  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;股肱: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;耳目:亲信。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

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臣作朕股肱耳目。”  

34、肥头大耳  féi tóu dà ěr

释义:肥头大耳  肥肥的头;硕大的耳。形容生活优裕;保养得好。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。今多用于贬义。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,倒生的肥头大耳。”  

35、道听耳食  dào tīng ěr shí

释义:道听耳食  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,盲目轻信。

出处: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下》:“村学究道听耳食,窃一言以诧新奇,此等之论是也。”  

36、避人耳目  bì rén ěr mù

释义:避人耳目  指避免走漏消息。

出处:?  

37、隔墙有耳  gé qiáng yǒu ěr

释义:隔墙有耳  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

出处:管仲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  

38、面命耳提  miàn mìng ěr tí

释义:面命耳提  不仅是当面告诉他,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。

出处:宋 刘克庄《拟撰科诏回奏》:“词意有未稳处,仰荷明主亲酒奎画,不啻面命耳提。”  

39、风吹马耳  fēng chuí mǎ ěr

释义:风吹马耳  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。

出处:克非《春潮急》二五:“我嘴皮都磨起茧巴,他都当成风吹马耳。”  

40、马耳东风  mǎ ěr dōng fēng

释义:马耳东风  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

出处:宋 苏轼《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》诗:“青山自是绝世,无人谁与为容。说向市朝公子,何殊马耳东风。”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