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人声音的词语四个字(40个)(描写人物声音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11-04 15:02:04

描写人声音的词语四个字(描写人物声音的成语)(40个))

描写人声音的词语四个字(描写人物声音的成语):不断如带,二童一马,俯仰唯唯,倍道兼行,功成身退,发聋振聩,咄嗟之间,咄嗟叱咤,哀声叹气,唉声叹气,嗳声叹气,大音希声,屏声息气,弊绝风清,当头棒喝,怪声怪气,扼腕叹息,敌不可纵,比类从事,沸反盈天,沸天震地,耳听八方,耳食之言,耳鬓厮磨,肥头胖耳,蜂目豺声,迩安远至,逢山开路,钝学累功,非昔是今,风风韵韵,鬼哭狼嗥,鬼哭狼嚎,鬼哭神号,鼓乐喧天,鼓吹喧阗,鼻息如雷,鼓衰力尽,凤鸣鹤唳,怪事咄咄。

1、不断如带  bù duàn rú dài

释义:不断如带  犹不绝如缕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、气息等低沉微弱、时断时续。

出处: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自晋汔隋,老佛显行,圣道不断如带。”  

2、二童一马  èr tóng yī mǎ

释义:二童一马  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。
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  

3、俯仰唯唯  fǔ yǎng wéi wéi

释义:俯仰唯唯  唯唯:答应的声音。点头答应。比喻谦卑地应付。

出处: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毅撝退辞谢,俯仰唯唯。”  

4、倍道兼行  bèi dào jiān xíng

释义:倍道兼行  道:行程,路程;兼:加倍,加速。指加倍速度行进

出处:《孙膑兵法 善者》:“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,倍道兼行,倦病而不得息。”  

5、功成身退  gōng chéng shēn tuì

释义:功成身退  身:自身,自己。指大功告成之后,自行隐退,不再复出。
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、天之道。”  

6、发聋振聩  fā lóng zhèn kuì

释义:发聋振聩  声音很大;使耳聋的也能听到。发:开启;振:振动;聩:耳聋。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;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。

出处:清 蕊珠旧史《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》:“如洛钟之应铜山,蒲牢夜半鸣,足以~。”  

7、咄嗟之间  duō jiē zhī jiān

释义:咄嗟之间  一呼一诺之间,表示时间极短。

出处:梁启超《管子传》第六章:“夫以区区五千万人之日本,而咄嗟之间,可以出能战之兵数十万。”  

8、咄嗟叱咤  duō jiē chì zhà

释义:咄嗟叱咤  咄嗟、叱咤:发怒时大声呵叱、吆喝。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。

出处:宋·苏辙《三国论》:“昔者项籍有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,咄嗟叱咤奋其暴怒。”  

9、哀声叹气  āi shēng tàn qì

释义:哀声叹气  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

出处: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8卷:“终日他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  

10、唉声叹气  āi shēng tàn qì

释义:唉声叹气  唉声:叹气声;因伤感忧闷、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也写作“哀声叹气”、“嗳声叹气”。
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3回:“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,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,你那些还不足?还不自在?”  

11、嗳声叹气  ài shēng tàn qì

释义:嗳声叹气  因伤感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薛蟠急得说又不好,劝又不好,打又不好,央告又不好,只是出入嗳声叹气。”  

12、大音希声  dà yīn xī shēng

释义:大音希声  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:“以至音而希声,象而无形,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,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。”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

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  

13、屏声息气  bǐng shēng xī qì

释义:屏声息气  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。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。
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,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。”  

14、弊绝风清  bì jué fēng qīng

释义:弊绝风清  弊:弊病;弊端。营私舞弊、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;风气十分良好。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。

出处:宋 周敦颐《拙赋》:“呜呼,天下拙,刑政彻;上安下顺,弊绝风清。”  

15、当头棒喝  dāng tóu bàng hè

释义:当头棒喝  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
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竖起拂子,僧便喝,师便打。”  

16、怪声怪气  guài shēng guài qì

释义:怪声怪气  形容声音、语调、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

出处:鲁迅《二心集 宣传与做戏》:“以关老爷、林妹妹自命,怪声怪气,唱来唱去,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。”  

17、扼腕叹息  è wàn tàn xī

释义:扼腕叹息  扼:握住;抓住。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。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。

出处:晋 王隐《晋书 刘锟传》:“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。”  

18、敌不可纵  dí bù kě zòng

释义:敌不可纵  对敌人不能放纵。
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奉不可失,敌不可纵。”  

19、比类从事  bǐ lèi cóng shì

释义:比类从事  比:比照。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。

出处: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它不在令者中,皆以此令比类从事。”  

20、沸反盈天  fèi fǎn yíng tiān

释义:沸反盈天  沸:翻滚;反:翻转;盈:充满。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。形容人声嘈杂喧嚣;乱成一片。

出处: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,沸反盈天,喊声不绝。”  

21、沸天震地  fèi tiān zhèn dì

释义:沸天震地  形容声音极其喧腾。

出处:叶圣陶《一个朋友》:“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,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,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。”  

22、耳听八方  ěr tīng bā fāng

释义:耳听八方  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

出处: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  

23、耳食之言  ěr shí zhī yán

释义:耳食之言  耳食:耳朵吃饭。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。不加分辨的;指没有确凿的根据;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六国年表序》:“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  

24、耳鬓厮磨  ěr bìn sī mó

释义:耳鬓厮磨  鬓:鬓发;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;厮:互相;磨:擦。头靠得很近;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。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。
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咱们从小耳鬓厮磨,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,我也不敢怠慢了你。”  

25、肥头胖耳  féi tóu pàng ěr

释义:肥头胖耳  见“肥头大耳”。

出处:《何典》第八回:“识宝太师的女儿,叫做畔方小姐,生得肥头胖耳,粗手大脚。”  

26、蜂目豺声  fēng mù chái shēng

释义:蜂目豺声  眼睛象蜂,声音象豺。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。

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元年》:“蜂目而豺声,忍人也。”  

27、迩安远至  ěr ān yuǎn zhì

释义:迩安远至  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
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  

28、逢山开路  féng shān kāi lù

释义:逢山开路  形容不畏艰险,在前开道。

出处: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楔子:“傍边转过一个壮士,一臂扶轮,一手策马,逢山开路,救出赵盾去了。”  

29、钝学累功  dùn xué lěi gōng

释义:钝学累功  钝:迟钝,笨拙;累:积聚。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,也能取得成就。

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文章》:“钝学累功,不妨精熟。”  

30、非昔是今  fēi xī shì jīn

释义:非昔是今  昔:过去。今:现在。认为过去是错误的,现在是正确的。

出处:《宣和书谱·隶书叙论》:“秦并六国一统天下,欲愚黔首,自我作古,往往非昔是今。”  

31、风风韵韵  fēng fēng yùn yùn

释义:风风韵韵  ①形容韵致、意态美好。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。

出处: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好风风韵韵,捻捻腻腻,济济楚楚。”  

32、鬼哭狼嗥  guǐ kū láng háo

释义:鬼哭狼嗥  ①同“鬼哭神号”。②同“鬼哭神号”。

出处: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六章:“有的钻到汽车下,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,鬼哭狼嗥,乱成一片。”  

33、鬼哭狼嚎  guǐ kū láng háo

释义:鬼哭狼嚎  嚎:大声叫或哭喊。像鬼和狼一样哭喊。形容哭声很凄惨。

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0回:“又神差鬼使,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。”  

34、鬼哭神号  guǐ kū shén hào

释义:鬼哭神号  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。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,令人惊恐。

出处:元·杨暹《西游记》第三本第九出:“则听得鬼哭神号,休猜做三唱《阳关》出霸桥。”  

35、鼓乐喧天  gǔ yuè xuān tiān

释义:鼓乐喧天  鼓:弹奏。喧天:声音大而嘈杂。弹奏着各种乐器,声响大得直冲云天。

出处:《五代史平话 汉史》:“笙歌聒地,鼓乐喧天。”  

36、鼓吹喧阗  gǔ chuí xuān tián

释义:鼓吹喧阗  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

出处: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三回:“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,只是后面鼓吹喧阗,回头观看,灯火烛天。”  

37、鼻息如雷  bí xī rú léi

释义:鼻息如雷  鼻息:鼾声。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。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。

出处:宋 沈括《梦溪笔谈 人事》:“上使人微觇准所为,而准方酣寝于中书,鼻息如雷。”  

38、鼓衰力尽  gǔ shuāi lì jìn

释义:鼓衰力尽  鼓:战鼓声;衰:微弱。战鼓声音微弱,力量已经用尽。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。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。

出处: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"鼓衰兮力尽,矢竭兮弦绝。"  

39、凤鸣鹤唳  fèng míng hè lì

释义:凤鸣鹤唳  形容优美的声音。

40、怪事咄咄  guài shì duō duō

释义:怪事咄咄  表示吃惊的声音。形容不合常理,难以理解的怪事。同“咄咄怪事”。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