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荆棘的词语(17个)(形容荆棘的成语有什么)

xxmadmin 2024-10-22 21:00:28

关于荆棘的词语(形容荆棘的成语有什么)(17个))

关于荆棘的词语(形容荆棘的成语有什么):荆棘丛里,一举一动,劈荆斩棘,地棘天荆,天荆地棘,披荆斩棘,棘地荆天,穿荆度棘,荆天棘地,荆棘丛生,荆棘塞途,荆棘满途,荆棘载途,铜驼荆棘,肚里生荆棘,举动荆棘,荆棘满腹。

1、荆棘丛里  jīng jí cóng lǐ

释义:荆棘丛里  荆棘:荆条蒺藜;丛:聚集成堆。比喻境遇恶劣,坏人很多的地方。

出处: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听稗》:"荆棘丛里难容凤,沧海波心好变龙。"  

2、一举一动  yī jǔ yī dòng

释义:一举一动  指人的每一个动作;所有的行动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无不著力。”  

3、劈荆斩棘  pī jīng zhǎn jí

释义:劈荆斩棘  ①砍伐荆棘。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。

出处:贺敬之《西去列车的窗口》:“你可曾望到啊,灯光下: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?”  

4、地棘天荆  dì jí tiān jīng

释义:地棘天荆  谓到处布满荆棘。比喻环境恶劣。

出处:朱谦良《感怀和病侠》:“地棘天荆谁管得,此身权寄水云邨。”  

5、天荆地棘  tiān jīng dì jí

释义:天荆地棘  天地间布满荆棘,喻世途或处境艰难。

出处:明·刘永锡《行路难》诗:“云漫漫兮白日寒,天荆地棘行路难。”  

6、披荆斩棘  pī jīng zhǎnjí

释义:披荆斩棘  披:拨开;斩:砍断;荆、棘:丛生多刺的小灌木。拨开荆;砍掉棘。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;艰苦奋斗。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;克服各种困难。
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帝谓公卿曰:‘是我起兵时主簿也,为吾披荆棘,定关中。”  

7、棘地荆天  jí dì jīng tiān

释义:棘地荆天  到处是荆棘。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

出处:清 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:“千年辽鹤,望人民城郭以怆神;何处铜驼,向棘地荆天而长涕。”  

8、穿荆度棘  chuān jīng dù jí

释义:穿荆度棘  穿:穿越;度:通“渡”,越过。穿越荆棘丛生的地带。形容旅途艰辛
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4回:“原来那孙大圣与八戒、沙僧,牵着马,挑着担,一夜不曾住脚,穿荆度棘,东寻西找。”  

9、荆天棘地  jīng tiān jí dì

释义:荆天棘地  荆、棘:带刺的灌木。天地间到处是荆棘。比喻处境艰险;障碍重重。

出处:清 壮者《扫迷帚》:“一事不能做,寸步不能行,荆天刺地,生气索然。”  

10、荆棘丛生  jīng jí cóng shēng

释义:荆棘丛生  荆棘:荆条蒺藜;丛:聚集成堆。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。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,困难极多。
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8回:“此时家难未靖,荆棘丛生,一经还乡,存亡莫保,臣稍知利害,岂肯自投罗网。”  

11、荆棘塞途  jīng jí sè tú

释义:荆棘塞途  满路都是荆棘。比喻环境困难,障碍很多。

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 导师》:“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,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!”  

12、荆棘满途  jīng jí mǎn tú

释义:荆棘满途  荆棘遍地。喻世道艰难。

出处:元·任昱《上小楼·隐居》:“荆棘满途,蓬莱闲住,诸葛茅庐。”  

13、荆棘载途  jīng jí zài tú

释义:荆棘载途  满路都是荆棘。比喻环境困难,障碍很多。
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乃祖吾离被苫盖,蒙荆棘,以来归我先君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无道路可从,冒榛薮也,说其穷困之极也。”  

14、铜驼荆棘  tóng tuó jīng jí

释义:铜驼荆棘  铜驼:铜制的骆驼,古代置于宫门外。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。

出处:《晋书 索靖传》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洛阳宫门铜驼,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?’”  

15、肚里生荆棘  dù lǐ shēng jīng jí

释义:肚里生荆棘  肚子里面生出荆棘。比喻心藏恶意或产生憎恶的情绪。

出处:唐·孟郊《择友》:"虽笑未必和,虽哭未必戚,面结口头交,肚里生荆棘。"  

16、举动荆棘  ju dong jin ji

释义:举动荆棘  一举一动,就象在刺树林里一样,比喻不能随意,事事都遭威胁。

17、荆棘满腹  jīng jí mǎn fù

释义:荆棘满腹  比喻内心尽是不良的念头。

出处:唐·孟郊《择友》诗:"面结口头交,肚里生荆棘。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