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不责众成语接龙(40个)(形容法不责众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10-20 12:01:04

法不责众成语接龙(形容法不责众的成语)(40个))

法不责众成语接龙(形容法不责众的成语):一不扭众,不二法门,不徇私情,不法之徒,不法古不修今,不法常可,不负众望,不足为法,与众不同,亡命之徒,各有巧妙不同,守土有责,寡不敌众,寡不胜众,引咎自责,引咎责躬,强不凌弱,循名责实,敷衍塞责,无以塞责,朝督暮责,横行不法,比众不同,求全责备,法不传六耳,法不容情,法不徇情,法不责众,法不阿贵,罚不及众,罚不责众,西邻责言,责备求全,责备贤者,责实循名,责无旁贷,责有所归,闭阁思过,闭阁自责,不及之法。

1、一不扭众  yī bù niǔ zhòng

释义:一不扭众  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。
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细想了想,这事不但无法,而且有理;料是‘一不扭众’,只得点头依允。”  

2、不二法门  bù èr fǎ mén

释义:不二法门  不二:唯一的;法门:修行的门径。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。

出处:《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》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无言无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”  

3、不徇私情  bù xún sī qíng

释义:不徇私情  徇:曲从。不曲从私人交情。指为人公正,秉公处事。

出处:王朔《你不是一个俗人》:“我们是好朋友,可是你能不徇私情,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。”  

4、不法之徒  bù fǎ zhī tú

释义:不法之徒  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,歹徒或逃犯,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
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11回:“而今我国大清,焉有这样不法之徒?”  

5、不法古不修今  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

释义:不法古不修今  指不应效法古代,也不应拘泥于现状。

出处:《商君书·开塞》:“圣人不法古,不修今,法古则后于时,修今则塞于世。”  

6、不法常可  bù fǎ cháng kě

释义:不法常可  法:当做模式、法则;常可: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。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。
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五蠹》:“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,论世之事,因为之备。”  

7、不负众望  bù fù zhòng wàng

释义:不负众望  负:辜负;众:众人;望:期望。不辜负大家的期望。

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四卷第23回:“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,果然不负众望。”  

8、不足为法  bù zú wéi fǎ

释义:不足为法  足:值得;法:效法。不值得学习、效法

出处: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 李青莲诗》:“骚人斯起,然词多哀怨,已非正声;至杨、马益流宕。建安以后更绮丽,不足为法。”  

9、与众不同  yǔ zhòng bù tóng

释义:与众不同  和大家不一样。

出处:东汉 王充《论衡》:“故富贵之家,役使奴童,育养牛马,必有与众不同者矣。”  

10、亡命之徒  wáng mìng zhī tú

释义:亡命之徒  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

出处:《周书 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  

11、各有巧妙不同  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

释义:各有巧妙不同  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,各自有其灵巧奥妙的变化

出处:《上饶集中营·炼狱杂记》:“个别谈话……或先软后硬,或先硬后软,或忽硬忽软,各有巧妙不同。”  

12、守土有责  shǒu tǔ yǒu zé

释义:守土有责  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。

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地方官守土有责,而且朝廷已有旨意,派在籍大臣办理‘团练’,以求自保。”  

13、寡不敌众  guǎ bù dí zhòng

释义:寡不敌众  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。
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寡固不可以敌众。”  

14、寡不胜众  guǎ bù shèng zhòng

释义:寡不胜众  同“寡不敌众”。
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壅塞》:“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,世之直士,其寡不胜众,数也。”  

15、引咎自责  yǐn jiù zì zé

释义:引咎自责  咎:错误。主动承担错误;并责备自己。

出处:《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》:“公卿各引咎自责。”  

16、引咎责躬  yǐn jiù zé gōng

释义:引咎责躬  同“引咎自责”。

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后壹奸罪发露伏诛,权引咎责躬。”  

17、强不凌弱  qiáng bù líng ruò

释义:强不凌弱  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

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故其治国也,正明法,陈严刑,将以救群生之乱,去天下之祸,使强不凌弱,众不暴寡。”  

18、循名责实  xún míng zé shí

释义:循名责实  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;使得名实相符。循:依着;责:求。
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定法》:“术者,因任而授官,循名而责实。”  

19、敷衍塞责  fū yǎn sè zé

释义:敷衍塞责  敷衍:做事不认真;塞责:搪塞责任。做事不认真负责;表面应付了事。

出处:清 张集磬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:“而严令愿为恪遵,委勘几及年余,始克竣事,半属敷衍塞责。”  

20、无以塞责  wú yǐ sè zé

释义:无以塞责  自谦之语。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。

出处:《汉书 东方朔传》:“妾幸蒙陛下厚恩,先帝遗德,奉朝请之礼,备臣妾之仪,列为公主,赏赐邑人,隆天重地,死无以塞责。”  

21、朝督暮责  zhāo dū mù zé

释义:朝督暮责  朝:白天;暮:傍晚。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检查。形容督促检查非常严格

出处:唐·李靖《李卫公向对》:“虽朝督暮责,无益于事矣!”  

22、横行不法  héng xíng bù fǎ

释义:横行不法  指不守法纪,放肆妄为

出处:《辛亥革命》:“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,平日横行不法,县令又极意袒护,故平民衔恨次骨。”  

23、比众不同  bǐ zhòng bù tóng

释义:比众不同  与大家相比,大不一样。
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,十分快疾,把个金星撇在脑后,先至南天门外。”  

24、求全责备  qiú quán zé bèi

释义:求全责备  责:要求。备:完备;齐全。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;必须十全十美;完美无缺才行。

出处:宋 刘克庄《后村全集》:“窃谓天下不能皆绝类离伦之材,君子未尝持求全责备之论。”  

25、法不传六耳  fǎ bù chuán liù ěr

释义:法不传六耳  指极端秘密,不能让第三者知道。

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这话可法不传六耳。”  

26、法不容情  fǎ rù róng qíng

释义:法不容情  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许人情宽容

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四卷第十回:“金学曾实不忍伤害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,但法不容情。”  

27、法不徇情  fǎ bù xùn qíng

释义:法不徇情  法:法律;徇:偏私;情:人情,私情。法律不徇私情。指执法公正,不讲私人感情。
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居家为父子,受事为君臣,法不徇情,尔直深戒。”  

28、法不责众  fǎ bù zé zhòng

释义:法不责众  责:责罚;众:多数人。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,但很多人都那样干,也就不好惩罚了
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38回:“大家一议论,法不责众,全走了。”  

29、法不阿贵  fǎ bù ē guì

释义:法不阿贵  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讨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。意思是秉公执法;不畏权贵。

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 有度》:“法不阿贵,强不挠曲。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,勇者弗敢争,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”  

30、罚不及众  fá bù jí zhòng

释义:罚不及众  罚:惩罚;及:到达;众:大众。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,不会处罚大众

31、罚不责众  fá bù zé zhòng

释义:罚不责众  罚:惩罚;责:责罚;众:多数人。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,但很多人都那样干,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。
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回:“况罚不责众,如果主意都不承旨,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。”  

32、西邻责言  xī lín zé yán

释义:西邻责言  西邻:西部的邻国;责言:问罪的话。原指秦国(在西)向晋国(在东)问罪。后泛指别人的责备。
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西邻责言,不可偿也。”  

33、责备求全  zé bèi qiú quán

释义:责备求全  犹言求全责备。

出处: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仅有某某数字,于四声未合,即姑置而过存之,亦孰为责备求全者。”  

34、责备贤者  zé bèi xián zhě

35、责实循名  zé shí xún míng

释义:责实循名  按其名而求其实。

出处:唐·元稹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自非责实循名,不能彰善瘅恶。”  

36、责无旁贷  zé wú páng dài

释义:责无旁贷  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。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。
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讲到护送,除了自己一身之外,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。”  

37、责有所归  zé yǒu suǒ guī

释义:责有所归  谓责任有所归属。

出处:明·王守仁《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》:“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,不时巡视闸点,毋得视常虚应故事,傥致疏失,责有所归。”  

38、闭阁思过  bì gé sī guò

释义:闭阁思过  阁:小门。过:过错。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。亦作“闭门思过”。

出处: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,延寿大伤之……是日移病不听事,因入卧传舍,闭阁思过,一县莫知所为。”  

39、闭阁自责  bì gé zì zé

释义:闭阁自责  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。同“闭阁思过”。

出处:《汉书何并传》:“诩(严诩)本以孝行为官,谓掾史为师友,有过辄闭阁自责,终不大言。”  

40、不及之法  bù jí zhī fǎ

释义:不及之法  指不适用的法规。

出处:《庄子·拼拇》:"使天下簧鼓,以奉不及之法,非乎?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