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等得不耐烦的成语6(40个)

xxmadmin 2024-09-30 18:00:35

形容等得不耐烦的成语6(40个))

形容等得不耐烦的成语6:不知所从,不胜其烦,五内如焚,以日为岁,以日为年,劳心焦思,劳身焦思,心如火焚,心烦意乱,心烦虑乱,心焦火燎,忧心如捣,忧心如焚,怅然若失,急赤白脸,意扰心烦,扒耳搔腮,挠腮撧耳,搓手顿足,搔头抓耳,搔头摸耳,搔首踟蹰,无可奈何,气急败坏,油浇火燎,热锅上蚂蚁,热锅上蝼蚁,焦眉苦脸,眼花缭乱,竭智尽忠,苦身焦思,魂不守舍,事烦食少,热锅上的蚂蚁,腹热心煎,急痛攻心,肠慌腹热,腹热肠慌,心烦意燥,腹热肠荒。

1、不知所从  bù zhī suǒ cóng

释义:不知所从  不知怎么办。形容拿不定主意

出处: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心烦虑乱,不知所从。”  

2、不胜其烦  bù shèng qí fán

释义:不胜其烦  不胜:承担不了;烦:烦杂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。

出处: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三卷:“秦太师当国,有谄者尝执政矣,出为建康留守,每发一书,则书百幅,择十之一用之,于是不胜其烦,人情厌患。”  

3、五内如焚  wǔ nèi rú fén

释义:五内如焚  焚:烧。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。

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7回:“而且年来多病,日见衰颓,每念主上,不觉五内如焚。”  

4、以日为岁  yǐ rì wéi suì

释义:以日为岁  把一天变成了一年。形容焦急的心情

出处:宋·张孝祥《迎嘉显孚济侯求雨文》:“望神之来,以日为岁,飚舆在望,亦既劳止。”  

5、以日为年  yǐ rì wéi nián

释义:以日为年  过一日如同过一年的时间那样漫长难熬。形容心情焦急。亦作“以日为岁”。
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谢赵王示新诗启》:“下风倾首,以日为年。”  

6、劳心焦思  láo xīn jiāo sī

释义:劳心焦思  费尽心机,苦思焦虑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夏本纪》:“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,乃劳心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”  

7、劳身焦思  láo shēn jiāo sī

释义:劳身焦思  劳:费;焦:焦急。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。

出处:《史记 夏本纪》:“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,乃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”  

8、心如火焚  xīn rú huǒ fén

释义:心如火焚  心中好像火烧一样。形容焦急万分。

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,他查了一查,说道:'要等三四天呢。'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没法的事,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。”  

9、心烦意乱  xīn fán yì luàn

释义:心烦意乱  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

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三年,不得复见,竭智尽忠,蔽鄣于谗,心烦意乱,不知所从。”  

10、心烦虑乱  xīn fán lǜ luàn

释义:心烦虑乱  同“心烦意乱”。

出处:汉·蔡邕《让高阳侯印绶符策》:“臣是以宵寝晨兴,叩膺增叹,心烦虑乱,喘呼息吸。”  

11、心焦火燎  xīn jiāo huǒ liáo

释义:心焦火燎  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。形容十分焦急。

出处:柯岩《追赶太阳的人》:“她摸黑坐着,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。”  

12、忧心如捣  yōu xīn rú dǎo

释义:忧心如捣  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。形容十分焦急。

出处:《诗经 小雅 小弁》:“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”  

13、忧心如焚  yōu xīn rú fén

释义:忧心如焚  焚:火烧。忧虑、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。形容十分忧愁、焦急。

出处:《诗经 小雅 节南山》:“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,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忧心如焚,不敢戏谈。”  

14、怅然若失  chàng rán ruò shī

释义:怅然若失  怅然:失意;懊恼。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;好像丢了什么似的。

出处: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牛成章》:“主人视其里居、姓氏,似有所动,问所从来。忠泣诉父名,主人怅然若失。”  

15、急赤白脸  jí chì bái liǎn

释义:急赤白脸  心里着急,脸色难看。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。

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60章:“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,好像要吵架的样子。”  

16、意扰心烦  yì rǎo xīn fán

释义:意扰心烦  扰:乱。心意烦恼不安
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引起:“遇着个不贤之妇,今日要衣裳,明日要首饰,少柴没米,称酱打油,激聒得你眼花撩乱,意扰心烦。”  

17、扒耳搔腮  bā ěr sāo sāi

释义:扒耳搔腮  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。

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不是信》:“还有一个小目的,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‘痛快’者,给他一个不舒服,使他恨得扒耳搔腮,忍不住露出本相。”  

18、挠腮撧耳  náo sāi juē ěr

释义:挠腮撧耳  抓搔腮颊,揪扯耳朵。形容慌乱焦急

出处: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,行行里挠腮撧耳。”  

19、搓手顿足  cuō shǒu dùn zú

释义:搓手顿足  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
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4回:“‘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!’说着急得搓手顿足。”  

20、搔头抓耳  sāo tóu zhuā ěr

释义:搔头抓耳  抓抓头皮;摸摸耳朵。形容焦急的神态。

出处: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2回:“两个搔头摸耳,没有法想。”  

21、搔头摸耳  sāo tóu mō ěr

释义:搔头摸耳  抓抓头皮,摸摸耳朵。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。
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十三回:“两个人搔头摸耳,没有法想。”  

22、搔首踟蹰  sāo shǒu chí chú

释义:搔首踟蹰  搔首:用手挠头。踟蹰:来回走动。形容心情焦急、惶惑或犹豫。亦作“搔首踟躇”。

出处: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:“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。”  

23、无可奈何  wú kě nài hé

释义:无可奈何  奈何:如何;怎么办。不得已;没有办法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周本纪》:“太史伯阳曰:‘祸成矣,无可奈何!’”  

24、气急败坏  qì jí bài huài

释义:气急败坏  上气不接下气;狼狈不堪;慌张失措的样子。形容羞怒、狼狈的样子。
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,走到山寨里叫道:‘苦也!苦也!’”  

25、油浇火燎  yóu jiāo huǒ liáo

释义:油浇火燎  形容焦急。

出处:向春《煤城怒火》第二一章:“齐标虽认为有理,却油浇火燎地问:‘依你说该咋办?’”  

26、热锅上蚂蚁  rè guō shàng mǎ yǐ

释义:热锅上蚂蚁  比喻处境艰困、惶急不安的人。
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。”  

27、热锅上蝼蚁  rè guō shàng lóu yǐ

释义:热锅上蝼蚁  形容心里烦躁、焦急,坐立不安的样子。同“热锅上蚂蚁”。

出处:《隋唐演义》第十九回:“这壁厢太子与杨素,是热锅上蝼蚁,盼不到一个消息。”  

28、焦眉苦脸  jiāo méi kǔ liǎn

释义:焦眉苦脸  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

出处:沙汀《困兽记》:“‘为了这一点事,你还不知道,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!’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。”  

29、眼花缭乱  yǎn huā liáo luàn

释义:眼花缭乱  缭乱:纷乱。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、迷乱。

出处: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,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,魂灵儿飞在半天。”  

30、竭智尽忠  jié zhì jìn zhōng

释义:竭智尽忠  竭:尽。用尽智力,竭尽忠诚。

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,竭智尽忠。”  

31、苦身焦思  kǔ shēn jiāo sī

释义:苦身焦思  焦:焦急。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。

出处: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吴既赦越,越王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  

32、魂不守舍  hún bù shǒu shè

释义:魂不守舍  舍:住宅;指人的躯体。灵魂离开了躯体。形容精神恍惚、心神不定。也形容惊恐万分。

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》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:“何之视侯,则魂不守宅,血不华色,精爽烟浮,容若槁木,谓之鬼幽。”  

33、事烦食少  shì fán shí shǎo

释义:事烦食少  每日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,可吃饭很少。形容工作辛劳,身体不佳。

出处:《晋书·宣帝纪》:"先是,亮使至,帝问曰:‘诸葛公起居何如?食可几(许)米?’对曰:‘三四升。’次问政事,曰:‘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。’帝既而告人曰:‘诸葛孔明其能久乎!’  

34、热锅上的蚂蚁  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

释义:热锅上的蚂蚁  形容心里烦躁、焦急,坐立不安的样子。
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二回:"溜进容府,往那夹道中屋子里来等着,热锅上蚂蚁一般。"  

35、腹热心煎  fù rè xīn jiān

释义:腹热心煎  形容心中焦急。

36、急痛攻心  jí tòng gōng xīn

释义:急痛攻心  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。

出处:徐枕亚《玉梨魂》第二十四章:"泪长如线,灯暗无花。梦霞得此意外之惊耗,急痛攻心,为之晕绝。良久始稍清醒,危坐如痴,神色沮丧。"  

37、肠慌腹热  cháng huāng fù rè

释义:肠慌腹热  形容焦急、慌乱。

出处: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"魄散魂消,肠慌腹热,手脚獐狂去不迭。"元·郑廷玉《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"请法师唤太医疾快走,将俺养家儿搭救,则教我肠慌腹热。"  

38、腹热肠慌  fù rè cháng huāng

释义:腹热肠慌  元曲俗语。形容焦急、慌乱。

出处:元·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"我有酒后宽洪海量,没酒后腹热肠慌。"元·王仲文《救孝子》第四折:"我手脚儿不知高下,身肢儿没处顿放,空教我腹热肠慌。"  

39、心烦意燥  xīn fán yì zào

释义:心烦意燥  心烦:心情烦躁;意燥:思想杂乱。心思烦乱,不知怎样才好。

出处:战国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"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,竭知尽忠,而蔽障于谗。心烦虑乱,不知所从。"  

40、腹热肠荒  fù rè cháng huāng

释义:腹热肠荒  元曲俗语。形容焦急、慌乱。同“腹热肠慌”。

出处:元·刘庭信《新水令·春恨》套曲:"我一会家腹热肠荒,心忙意急。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