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成语(26个)(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9-05 18:00:02

形容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成语(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成语)(26个))

形容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成语(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成语):黯然魂消,不动声色,不省人事,人情世故,八百孤寒,处堂燕雀,大事去矣,大璞不完,大祸临头,寸进尺退,得不偿失,心神不定,忐忑不安,忘啜废枕,怅然自失,怅然若失,悲观厌世,惘然若失,摧志屈道,暗淡无光,池鱼笼鸟,若无其事,逞己失众,黯淡无光,黯然无光,黯然无色。

1、黯然魂消  àn rán hún xiāo

释义:黯然魂消  心神极度沮丧,好像失去了灵魂。

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授曲第三》:"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,欢者恰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。"  

2、不动声色  bù dòng shēng sè

释义:不动声色  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色不动”、“不露声色”。

出处:宋 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谓社稷之臣矣。”  

3、不省人事  bù xǐng rén shì

释义:不省人事  省:知觉。指昏迷过去;失去知觉;陷入昏迷状态。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。

出处:《明史 艾穆传》:“穆遣戍凉州,创重不省人事,既而复苏,遂诣戍所。”  

4、人情世故  rén qíng shì gù

释义:人情世故  世故:处世的经验。指为人处世的习惯、道理。

出处:明 杨基《闻禅》诗:“人情世故看烂熟,皎不如污恭胜傲。”  

5、八百孤寒  bā bǎi gū hán

释义:八百孤寒  八百:形容多;孤寒:指贫困的读书人。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。

出处: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:“八百孤寒齐下泪,一时南望李崖州。”  

6、处堂燕雀  chǔ táng yàn què

释义:处堂燕雀  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。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。

出处:《孔丛子·论势》:“燕雀处屋,子母安哺,煦煦焉其相乐也,自以为安矣;灶突炎上,栋宇将焚,燕雀颜色不变,不知祸之将及也。”  

7、大事去矣  dà shì qù yǐ

释义:大事去矣  去:失去。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。多指政权丧失,国家灭亡等大事。
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》:“诚用此计,大事去矣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大事去矣,人之云亡。”  

8、大璞不完  tài bú bù wán

释义:大璞不完  指玉既经雕琢,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。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,丧失了原来的志向。
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夫玉生于山,制则破焉。非弗富贵矣,然大璞不完。”  

9、大祸临头  dà huò lín tóu

释义:大祸临头  临:光临。即将发生大灾祸
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做官到了三品时,就要急流勇退,不然就有大祸临头。”  

10、寸进尺退  cùn jìn chǐ tuì

释义:寸进尺退  前进一寸,后退一尺。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,即得不偿失。

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不敢进寸而退尺。” 唐·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“寸进尺退,卒无所成。”  

11、得不偿失  dé bù cháng shī

释义:得不偿失  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。形容不上算。

出处:宋 陆游《序》:“得不偿失,荣不盖愧。”  

12、心神不定  xīn shén bù dìng

释义:心神不定  定:安定。心里烦躁,精神不安。

出处:《平妖传》第五回:“这般繁华去处,怕你们心神不定,惹出什么事非来。”  

13、忐忑不安  tǎn tè bù ān

释义:忐忑不安  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。忐忑:心神不安定。

出处:清 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九卷:“两道听了这话,心里忐忑不定。”  

14、忘啜废枕  wàng chuò fèi zhěn

释义:忘啜废枕  谓不食不眠。
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黄九郎》:“生邑邑若有所失,忘啜废枕,日渐委悴。”  

15、怅然自失  chàng rán zì shī

释义:怅然自失  怅然: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。形容神志迷乱,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殷怅然自失。”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牛成章》:“忠泣诉父名,主人~。”
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殷怅然自失。”  

16、怅然若失  chàng rán ruò shī

释义:怅然若失  怅然:失意;懊恼。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;好像丢了什么似的。

出处: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牛成章》:“主人视其里居、姓氏,似有所动,问所从来。忠泣诉父名,主人怅然若失。”  

17、悲观厌世  bēi guān yàn shì

释义:悲观厌世  厌世:厌弃人世。指对生活失去信心;精神颓丧;厌弃人世。

出处: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:“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,被称为‘暴露文学’,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。”  

18、惘然若失  wǎng rán ruò shī

释义:惘然若失  心里总不大自在;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。惘然:失意的样子;若:好像。

出处:宋 洪迈《夷坚志》:“次日,彷徨于案间,惘然如失。”  

19、摧志屈道  cuī zhì qū dào

释义:摧志屈道  摧:摧折,放弃;道:道德。抛弃理想追求,失去道义节操。形容身处逆境,不能守操如一

出处:《宋书·隐逸传论》:“夫独往之人,不能摧志屈道,借誉期通。”  

20、暗淡无光  àn dàn wú guāng

释义:暗淡无光  暗淡:不明亮,昏暗。形容失去光彩。

出处: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太阳过了,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,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。”  

21、池鱼笼鸟  chí yú lóng niǎo

释义:池鱼笼鸟  池里的鱼,笼里的鸟。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。

出处:晋·潘岳《秋兴赋》:“譬犹池鱼笼鸟,有江湖山薮之思。”  

22、若无其事  ruò wú qí shì

释义:若无其事  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。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。

出处: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  

23、逞己失众  chěng jǐ shī zhòng

释义:逞己失众  逞:放任。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。

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6回:“盖骄则恃己轻人,骄则逞己失众,失众无以御人,那得不败。”  

24、黯淡无光  àn dàn wú guāng

释义:黯淡无光  黯淡:同“暗淡”,不明亮,昏暗。形容昏暗不明亮
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,那枝俏摆春风的孔雀瓴已经虫蛀的剩了光杆儿了。”  

25、黯然无光  àn rán wú guāng

释义:黯然无光  黯然:阴暗的样子。形容昏暗不明亮

出处:秦牧《哲人 小孩》:“因为思想水平低下,作品也就难免黯然无光。”  

26、黯然无色  àn rán wú sè

释义:黯然无色  黯然:发黑的样子。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,变得暗淡无光

出处:清 郑燮《题画竹》:“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,使有枯木石而无竹,则黯然无色矣。”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