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谄媚的词语(23个)(形容谄媚的成语摇)

xxmadmin 2024-08-26 06:02:11

形容人谄媚的词语(形容谄媚的成语摇)(23个))

形容人谄媚的词语(形容谄媚的成语摇):亲贤远佞,低声下气,卑躬屈膝,卑鄙无耻,奴颜婢睐,奴颜婢膝,奴颜婢色,奴颜媚骨,婢膝奴颜,嫉贤妒能,崇洋媚外,扒高踩低,拍马溜须,曲意逢迎,花言巧语,谄上骄下,谄谀取容,阿谀取容,阿谀奉承,阿谀求容,阿谀谄佞,阿谀谄媚,阿谀逢迎。

1、亲贤远佞  qīn xián yuǎn nìng

释义:亲贤远佞  佞:巧言谄媚的人。亲近有才能的贤人,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。

出处: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》第三卷:“尔其尊师重傅,亲贤远佞,非礼勿贱,非义勿行。”  

2、低声下气  dī shēng xià qì

释义:低声下气  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。
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5回:“这里只苦了袭人,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。”  

3、卑躬屈膝  bēi gōng qū xī

释义:卑躬屈膝  卑躬:低头弯腰;屈膝:弯曲膝盖;指下跪。形容没有骨气;谄媚;讨好的无耻形象。

出处:宋 魏了翁《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》:“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,虽谢安石之贤也,而犹不能免。”  

4、卑鄙无耻  bēi bǐ wú chǐ

释义:卑鄙无耻  形容人品德卑下;粗鄙;毫无廉耻。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贾某总办河工,浮开报销,滥得保举。到京以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,并串通黄某,到处钻营,卑鄙无耻。”  

5、奴颜婢睐  nú yán bì lài

释义:奴颜婢睐  形容低声下气,谄媚奉承的嘴脸。
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交际》:“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,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。”  

6、奴颜婢膝  nú yán bì xī

释义:奴颜婢膝  奴:奴才;颜:面容;婢:侍女;婢膝:侍女的膝;指下跪。形容奴气十足;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。

出处:唐 陆龟蒙《江湖散人歌》:“奴颜婢膝真乞丐,反以正直为狂痴。”  

7、奴颜婢色  nú yán bì sè

释义:奴颜婢色  犹言奴颜婢睐。

出处:宋·王禹偁《送柳宜通判全州序》:“与夫谄权媚势,奴颜婢色,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。”  

8、奴颜媚骨  nú yán mèi gǔ

释义:奴颜媚骨  奴颜:奴才的面孔;媚:献媚。一张奴才的面孔;一副献媚的骨头。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。

出处:耿可贵《孙中山与宋庆龄》第七场:“莲妹,请去传我的话: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。”  

9、婢膝奴颜  bì xī nú yán

释义:婢膝奴颜  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。参见“奴颜婢膝”。

出处:清 钮琇《觚剩续编 简公雪冤》:“他日侥幸立朝,则婢膝奴颜,汝必安为之矣。”  

10、嫉贤妒能  jí xián dù néng

释义:嫉贤妒能  对品德、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

出处:汉 荀悦《汉纪 高祖纪三》:“项羽嫉贤妒能,有功者害之,贤者疑之。”  

11、崇洋媚外  chóng yáng mèi wài

释义:崇洋媚外  崇:崇拜;推崇;媚:谄媚。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;向外国人献媚。

出处:茅盾《向鲁迅学习》:“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,出卖国家主权。”  

12、扒高踩低  bā gāo cǎi dī

释义:扒高踩低  扒:攀援。比喻对上奉承攀附,对下欺侮压制

出处:《中国民间故事选 叛徒李四一》:“为人就是扒高踩低,浮上水在行。”  

13、拍马溜须  pāi mǎ liū xū

释义:拍马溜须  比喻谄媚奉承。

出处:草明《乘风破浪》六:“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。”  

14、曲意逢迎  qū yì féng yíng

释义:曲意逢迎  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。

出处:宋 叶绍翁《四朝见闻录》:“如用兵之茉,不惟不能沮止,乃从而附合,曲意逢迎,贻害生民,恬不知恤。”  

15、花言巧语  huā yán qiǎo yǔ

释义:花言巧语  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。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;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  

16、谄上骄下  chǎn shàng jiāo xià

释义:谄上骄下  谄:讨好、奉承。对上谄媚;对下骄横。

出处:汉 扬雄《法言》:“上交不谄,下交不骄,则可以有为矣。”  

17、谄谀取容  chǎn yú qǔ róng

释义:谄谀取容  谄谀:谄媚,阿谀;容:脸色。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,以求得他们的欢喜。

出处:《史记 平准书八》:“自是之后,有腹诽之法,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。  

18、阿谀取容  ē yú qǔ róng

释义:阿谀取容  阿谀:曲意逢迎;取容:取悦于人。谄媚他人,以取得其喜悦。
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杨秉传》:“其阿谀取容者,则因公褒举,以报私惠;有忤逆于心者,必求事中伤,肆其凶忿。”  

19、阿谀奉承  ē yú fèng chéng

释义:阿谀奉承  阿谀:用好听的话讨好人;奉承:恭维;讨好。巴结拍马;说恭维人的话;向人讨好。

出处:明 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却小器易盈,况且是个小人,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。”  

20、阿谀求容  ē yú qiú róng

释义:阿谀求容  容:容色,好的脸色。曲意奉承,取悦于人

出处:《孔丛子 抗志》:“不度理之所在,而阿谀求容,谄莫甚焉。”  

21、阿谀谄佞  ē yú chǎn nìng

释义:阿谀谄佞  阿谀: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;谄佞:花言巧语谄媚。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
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这人虽读经书,却是阿谀谄佞之徒,心地匾窄,只要嫉贤妒能,胜如己者害之,不如己者弄之,专在乡里害人。”  

22、阿谀谄媚  ē yú chǎn mèi

释义:阿谀谄媚  阿谀:迎合别人的意思,向人讨好;谄媚:巴结,奉承。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,竭力向人讨好。
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九卷:“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,要博相国欢喜,自然重价购买。”  

23、阿谀逢迎  ē yú féng yíng

释义:阿谀逢迎  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;竭力向人讨好。阿:迎合讨好;谀:奉承谄媚。逢迎;主动迎合。

出处:宋 程颐《周易程氏传》:“以臣于君言之:褐其忠诚,致其才力,乃显其比君之道也,用之与否,在君而已,不可阿谀奉迎,求其比己也。”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