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特别知足的成语(39个)(形容非常知足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8-06 18:00:33

形容特别知足的成语(形容非常知足的成语)(39个))

形容特别知足的成语(形容非常知足的成语):三平二满,如愿以偿,安分知足,安时处顺,富在知足,尽如人意,心满意得,心满意足,怡然自乐,怡然自得,恬然自足,无地自容,残民以逞,比下有余,洋洋得意,百尺竿头,知止不殆,知足不殆,知足不辱,知足常乐,知足知止,称心如意,称心快意,讫情尽意,贪得无厌,贼人心虚,超然自得,踌躇满志,适可而止,酒醉饭饱,随遇而安,饱人不知饿人饥,安分随时,偿其大欲,趁心像意,不餍人望,不安小成,万世之安,顺其自然。

1、三平二满  sān píng èr mǎn

释义:三平二满  比喻生活过得去,很满足。

出处:宋 黄庭坚《四休居士诗序》:“粗茶淡饭饱即休,被破遮寒暖即休;三平二满过即休,不贪不妒老即休。”  

2、如愿以偿  rú yuàn yǐ cháng

释义:如愿以偿  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。指愿望实现。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6回:“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,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,补授临清州缺。”  

3、安分知足  ān fèn zhī zú

释义:安分知足  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
出处: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·三笔·人当知足》:“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。”  

4、安时处顺  ān shí chǔ shùn

释义:安时处顺  安于常分,顺其自然。形容满足于现状。
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适来,夫子时来;适去,夫子顺也。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。”  

5、富在知足  fù zài zhī zú

释义:富在知足  有了财富之后,要知道满足,不要贪得无厌。

出处:汉 刘向《说苑 谈丛》:“富在知足,贵在求退。”  

6、尽如人意  jìn rú rén yì

释义:尽如人意  尽:完全;如:符合;遵从。完全符合人们的心意。形容心满意足。

出处:宋 刘克庄《李艮翁礼部墓志铭》:“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,安得尽如人意。”  

7、心满意得  xīn mǎn yì dé

释义:心满意得  心中满足,洋洋得意。
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,他真感得无地自容。”  

8、心满意足  xīn mǎn yì zú

释义:心满意足  称心如意;非常满足。

出处:宋 刘克庄《答欧阳秘书书》:“精义多先儒所未讲,陈言无一字之相袭,虽累数千言,而义理一脉,首尾贯属,读之使人心满意足。”  

9、怡然自乐  yí rán zì lè

释义:怡然自乐  怡然:喜悦的样子。形容高兴而满足。

出处:晋 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  

10、怡然自得  yí rán zì dé

释义:怡然自得  怡然:安闲、愉快的样子。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。

出处: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黄帝》:“黄帝既寤,怡然自得。”  

11、恬然自足  tián rán zì zú

释义:恬然自足  谓胸中恬淡,无处不感到满足。

出处:《西湖佳话·孤山隐迹》:“故和靖能高卧孤山,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,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,诚甘心于隐,而非假借也。”  

12、无地自容  wú dì zì róng

释义:无地自容  容:容纳;容身。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

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》:“外道无地自容,四众一时唱快处。”  

13、残民以逞  cán mín yǐ chěng

释义:残民以逞  残:残害;逞:称愿,满足某种心愿。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
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《诗》所谓‘人之无良’者,其羊斟之谓乎!残民以逞。”  

14、比下有余  bǐ xià yǒu yú

释义:比下有余  比:比较。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。形容满足现状,不求进取

出处:清·沈复《浮生六记》第六卷:“古人云: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此最是寻乐妙法也。”  

15、洋洋得意  yáng yáng dé yì

释义:洋洋得意  形容神气十足,非常得意。

出处:宋 朱淑真《春上亭上观鱼》:“春暖长江水正清,洋洋得意漾波生。”  

16、百尺竿头  bǎi chǐ gān tóu

释义:百尺竿头  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。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,或学问、事业有很高的成就

出处:唐 吴融《商人》诗:“百尺竿头五两斜,此生何处不为家。”  

17、知止不殆  zhī zhǐ bù dài

释义:知止不殆  殆:危险。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。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。

出处:《老子》第四十四章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  

18、知足不殆  zhī zú bù dài

释义:知足不殆  殆:危险。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危险
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》:“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:‘吾闻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,功成名遂而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  

19、知足不辱  zhī zú bù rǔ

释义:知足不辱 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。表示不要有贪心。
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  

20、知足常乐  zhī zú cháng lè

释义:知足常乐  知道满足;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等。
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  

21、知足知止  zhī zú zhī zhǐ

释义:知足知止  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。

出处:《周书·萧大阛传》:“况乎智不逸群,行不高物,而欲辛苦一生,何其僻也。岂如知足知止,萧然无尽。”  

22、称心如意  chèn xīn rú yì

释义:称心如意  称:符合;称心:符合心愿。完全符合心意。

出处:宋 朱敦儒《感皇恩》词:“称心如意,剩活人间几岁?洞天谁道在、尘寰外。”  

23、称心快意  chèn xīn kuài yì

释义:称心快意  满足心意

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5卷:“若得如此,亡魂俱称心快意了。”  

24、讫情尽意  qì qíng jìn yì

释义:讫情尽意  谓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,不加控制。

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:“帝王之怒,不宜讫情尽意。”  

25、贪得无厌  tān dé wú yàn

释义:贪得无厌  贪:求多;得:获取;厌:满足。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。

出处:《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》:“洞宾叹曰:‘人心贪得无厌,一至于此!’”  

26、贼人心虚  zéi rén xīn xū

释义:贼人心虚  指做了坏事的人,时刻胆战心惊,怕坏事败露。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卷:“自古道贼人心虚,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,比王员外更是不同,吓的魂魄俱无。”  

27、超然自得  chāo rán zì dé

释义:超然自得  超脱世事,自觉快乐和满足。
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东土祖师》:“光自幼志气不群,博涉诗书,尤精玄理,而不事家产,好游山水,后览佛书,超然自得。”  

28、踌躇满志  chóu chú mǎn zhì

释义:踌躇满志  踌躇:从容自得的样子;满:满足;志:心意。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。多指对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。

出处: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。”  

29、适可而止  shì kě ér zhǐ

释义:适可而止  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。比喻做事恰到好处。
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乡党》:“不多食”宋 朱熹集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  

30、酒醉饭饱  jiǔ zuì fàn bǎo

释义:酒醉饭饱  比喻饮食得到满足

出处:元 高文秀《襄阳会》第一折:“我着他酒醉饭饱,走不动。”  

31、随遇而安  suí yù ér ān

释义:随遇而安  随:顺从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。
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计算起来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无涯,倒莫如随遇而安。”  

32、饱人不知饿人饥  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

释义:饱人不知饿人饥  饱:吃足;饥:饥饿。比喻处境好的人,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5回:“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!你饱人不知饿人饥!”  

33、安分随时  ān fèn suí shí

释义:安分随时  时:时俗。安守本分,顺随时俗。指处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,满足现状。

出处: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回:"罕言寡语,人谓装愚,安分随时,自云‘守拙’。"  

34、偿其大欲  cháng qí dà yù

释义:偿其大欲  偿:达到,满足。欲:欲望。大欲:野心。指满足了他最大的欲望,或达到了他的野心。

出处:毛泽东《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》:"日寇原欲在中国求偿其大欲,但中国的长期抵抗,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。"  

35、趁心像意  chèn xīn xiàng yì

释义:趁心像意  犹言称心如意。指完全合乎心意。趁:满足,遂。趁,通“称”。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八卷:"若论起吴衙内,只算做半饥半饱,未能趁心像意。"  

36、不餍人望  bù yàn rén wàng

释义:不餍人望  餍:满足。不能满足众人的期望。

出处:蔡东藩、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七十五回:"三年约法,所以不餍人望者,谓其起法之本,根于命令耳。"  

37、不安小成  bù ān xiǎo chéng

释义:不安小成  成:成就。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或职位。

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全书·论语四》:"据他之才,已自可仕,只是他不伏如此,又欲求进。……便是不安于小成也。"  

38、万世之安  wàn shì zhī ān

释义:万世之安  永久的安定、稳固。

出处: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"然而刘敬脱輓辂一说,建万世之安,智岂可专邪!"  

39、顺其自然  shun qi zi ran

释义:顺其自然  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,不人为去干涉。丰子恺《自然》:“只要是顺其自然的天性而动,都是美的姿态的所有者,都可以礼赞。”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