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字在最后的成语(40个)(最后一个字是耳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7-20 21:01:08

耳字在最后的成语(最后一个字是耳的成语)(40个))

耳字在最后的成语(最后一个字是耳的成语):俛首帖耳,东风马耳,不堪入耳,不绝于耳,东风过耳,两豆塞耳,交头接耳,伏首贴耳,俯首帖耳,俯首弭耳,俯首戢耳,俯首贴耳,出口入耳,历历在耳,垂头塞耳,如雷灌耳,如风过耳,挠腮撧耳,方面大耳,洞心骇耳,盗钟掩耳,盗铃掩耳,秋风过耳,聊复尔耳,肥头大耳,肥头胖耳,苦口逆耳,贱目贵耳,赖有此耳,轰雷贯耳,过耳秋风,长目飞耳,闭目塞耳,隔墙有耳,顿足捩耳,风吹马耳,飘风过耳,鼎铛有耳,交头互耳,蹑足附耳。

1、俛首帖耳  mǎ shǒu tiē ěr

释义:俛首帖耳  驯服恭顺的样子。

2、东风马耳  dōng fēng mǎ ěr

释义:东风马耳  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

出处:唐·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》诗:"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"  

3、不堪入耳  bù kān rù ěr

释义:不堪入耳  堪:忍受;入耳:听进耳里。难以听下去。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;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。

出处:明 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。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  

4、不绝于耳  bù jué yú ěr

释义:不绝于耳  绝:断。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。
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。”  

5、东风过耳  dōng fēng guò ěr

释义:东风过耳  见“东风射马耳”。

出处:清·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:“学生在美国……绝无敬师之礼,对于新监督之训,若东风之过耳。”  

6、两豆塞耳  liǎng ěr sāi dòu

释义:两豆塞耳  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,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。

出处:《鹖冠子·天则》:“夫耳之主听,目之主明。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。”  

7、交头接耳  jiāo tóu jiē ěr

释义:交头接耳  交头:头挨着头;接耳:嘴挨着耳朵。头挨着头;嘴对着耳朵。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。

出处: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大小三军,听吾将令,甲马不许驰骤,金鼓不许乱鸣,不许交头接耳,不许笑语喧哗。”  

8、伏首贴耳  fú shǒu tiē ěr

释义:伏首贴耳  畏缩恐惧的样子。
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:“万石不言,惟伏首贴耳而泣。”  

9、俯首帖耳  fǔ shǒu tiē ěr

释义:俯首帖耳  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,耷拉着耳朵。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。

出处: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若俯首帖耳,摇尾而乞怜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  

10、俯首弭耳  fǔ shǒu mǐ ěr

释义:俯首弭耳  见“俯首帖耳”。

出处:《醒世恒言·大树坡义虎送亲》:“其虎见勤自励到来,把前足跪地,俯首弭耳,口中有声,似有乞怜之意。”  

11、俯首戢耳  fǔ shǒu jí ěr

释义:俯首戢耳  见“俯首帖耳”。

出处:孙中山《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》:“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,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。”  

12、俯首贴耳  fǔ shǒu tiē ěr

释义:俯首贴耳  俯首:低头。低着头;耷拉着耳朵。形容恭顺服从;屈卑尊从的样子。

出处:唐 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若俯首帖耳,摇尾而乞怜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  

13、出口入耳  chū kǒu rù ěr

释义:出口入耳  指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

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年》:“王曰:‘言出于余口,入于尔耳,谁告建也?’”  

14、历历在耳  lì lì zài ěr

释义:历历在耳  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

出处:宋 陈文蔚《祭朱先生》:“念昔暂违,今焉永诀,历历在耳,言犹未绝。”  

15、垂头塞耳  chuí tóu sāi ěr

释义:垂头塞耳  谓不问不闻,装聋作哑。

出处:《后汉书·殇帝纪》:“刺史垂头塞耳,阿私下比,‘不畏于天,不愧于人’。”  

16、如雷灌耳  rú léi guàn ěr

释义:如雷灌耳  亦作“如雷贯耳”。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
出处: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中:“‘吾乃燕人张翼德,谁敢共吾决死?’叫声如雷灌耳,桥梁皆断。”  

17、如风过耳  rú fēng guò ěr

释义:如风过耳  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。比喻漠不关心,不相关涉。

出处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  

18、挠腮撧耳  náo sāi juē ěr

释义:挠腮撧耳  抓搔腮颊,揪扯耳朵。形容慌乱焦急

出处: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,行行里挠腮撧耳。”  

19、方面大耳  fāng miàn dà ěr

释义:方面大耳  方脸盘,大耳朵。旧指富贵相。
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,都有万贯家私,一个个方面大耳。”  

20、洞心骇耳  dòng xīn hài ěr

释义:洞心骇耳  形容使人震惊。

出处: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金鼓迭起,铿锵铛鼞,洞心骇耳。”  

21、盗钟掩耳  dào zhōng yǎn ěr

释义:盗钟掩耳  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  

22、盗铃掩耳  dào líng yǎn ěr

释义:盗铃掩耳  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同“盗钟掩耳”。

出处:清 伤时子《苍鹰击 戕藩》:“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,卖国甘心作帝皇,有甚商量。”  

23、秋风过耳  qiū fēng guò ěr

释义:秋风过耳  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。比喻与己无关,毫不再意。

出处: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  

24、聊复尔耳  liáo fù ěr ěr

释义:聊复尔耳  姑且如此而已。

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任诞》:“答曰:‘未能免俗,聊复尔耳!’”  

25、肥头大耳  féi tóu dà ěr

释义:肥头大耳  肥肥的头;硕大的耳。形容生活优裕;保养得好。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。今多用于贬义。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,倒生的肥头大耳。”  

26、肥头胖耳  féi tóu pàng ěr

释义:肥头胖耳  见“肥头大耳”。

出处:《何典》第八回:“识宝太师的女儿,叫做畔方小姐,生得肥头胖耳,粗手大脚。”  

27、苦口逆耳  kǔ kǒu nì ěr

释义:苦口逆耳  苦口:药吃起来特别苦。逆耳: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。形容真诚的规劝。
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药苦口利于病。”  

28、贱目贵耳  jiàn mù guì ěr

释义:贱目贵耳  指轻视眼前所见,重视远道传闻。比喻舍近求远

出处: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》:“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,岂非贱目贵耳乎?”  

29、赖有此耳  lài yǒu cǐ ěr

释义:赖有此耳  赖:依赖、倚靠。幸亏有一着(才得解救)。

出处: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“尝使人读《汉书》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,大惊曰:‘此法当失,何得遂成天下!’至留侯谏,乃曰:‘赖有此耳。’”  

30、轰雷贯耳  hōng léi guàn ěr

释义:轰雷贯耳  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。形容人的声名很大。

出处:元·郑光祖《王粲登楼》第一折:“久闻贤士大名,如轰雷贯耳。”  

31、过耳秋风  guò ěr qiū fēng

释义:过耳秋风  刮过耳边的秋风。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

出处: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。”  

32、长目飞耳  cháng mù fēi ěr

释义:长目飞耳  看得远,听得远。比喻消息灵通,知道的事情多。

出处:管仲《管子 九守》:“一曰长目,二曰飞耳,三曰树明,明知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。”  

33、闭目塞耳  bì mù sè ěr

释义:闭目塞耳  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

出处:《隋书 东夷传 高丽》:“王乃坐之空馆,严加防守,使其闭目塞耳,永无闻见。”  

34、隔墙有耳  gé qiáng yǒu ěr

释义:隔墙有耳  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

出处:管仲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  

35、顿足捩耳  dùn zú liè ěr

释义:顿足捩耳  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。

出处:宋·王銍《默记》卷上:“晋公候于阁门,见其甚久。则顿足捩耳云:‘无及矣。’”  

36、风吹马耳  fēng chuí mǎ ěr

释义:风吹马耳  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。

出处:克非《春潮急》二五:“我嘴皮都磨起茧巴,他都当成风吹马耳。”  

37、飘风过耳  piāo fēng guò ěr

释义:飘风过耳  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。

出处: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“任你说得舌敝唇穿,也只当做飘风过耳。”  

38、鼎铛有耳  dǐng chēng yǒu ěr

释义:鼎铛有耳  鼎、铛: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。电鼎和铛都有耳朵。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,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、知道。
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:“太祖宠待赵韩王(普)如左右手。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,聚敛财贿。上怒叱曰:‘鼎铛尚有耳,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?’”  

39、交头互耳  jiāo tóu hù ěr

释义:交头互耳  犹交头接耳。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。

40、蹑足附耳  niè zú fù ěr

释义:蹑足附耳  踩人足以示意,附耳说悄悄话。
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传》:"汉王大怒,骂曰:吾困于此,旦暮望若来佐我,乃欲自立为王!张良、陈平蹑汉王足,因附耳语曰:汉方不利,宁能禁信之王乎?不如因而立,善遇之,使自为守。不然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