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蜡烛精神的四字成语(40个)(蜡烛里描写感动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5-10 12:00:53

描写蜡烛精神的四字成语(蜡烛里描写感动的成语)(40个))

描写蜡烛精神的四字成语(蜡烛里描写感动的成语):花烛红妆,五侯蜡烛,偶烛施明,剪烛西窗,及时行乐,四时之气,好学不倦,当风秉烛,扣盘扪烛,明烛天南,洞幽烛微,洞幽烛远,洞房花烛,洞烛其奸,洞隐烛微,火光烛天,火树银花,火烛小心,火烛银花,灯烛辉煌,炳烛之明,炳烛夜游,盲人扪烛,盲人把烛,石火风烛,秉烛夜游,秉烛待旦,继晷焚膏,花烛洞房,风中之烛,风中秉烛,风檐刻烛,风烛之年,风烛残年,风烛草露,飞蛾赴火,飞蛾赴烛,插烛板床,刻烛成诗,大放光明。

1、花烛红妆  huā zhú hóng zhāng

释义:花烛红妆  花烛:彩色的蜡烛。点上彩色的蜡烛,穿着红艳的礼服。指婚礼。

出处:南朝·梁·何逊《看伏郎新婚》:"何如花烛夜,轻扇掩红妆。"  

2、五侯蜡烛  wǔ hòu là zhú

释义:五侯蜡烛  语出唐韩翃《寒食》诗:“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”旧俗寒食节禁火,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,贵宠可见。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。

出处:语出唐·韩翃《寒食》诗:“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”旧俗寒食节禁火,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,贵宠可见。  

3、偶烛施明  ǒu zhú shī míng

释义:偶烛施明  偶:双;施:施行。两支蜡烛大放光明。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

出处:汉 王符《潜夫论》:“尧舜之德,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,前烛照之,后烛益明,非前烛昧,后烛彰也,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。”  

4、剪烛西窗  jiǎn zhú xī chuāng

释义:剪烛西窗  原指思念远方妻子,盼望相聚夜语。后泛指亲友聚谈。
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诗: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  

5、及时行乐  jí shí xíng lè

释义:及时行乐  及时:抓紧时机。抓紧时机寻欢作乐。

出处: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人生如白驹过隙,倘不及时行乐,则老大徒伤悲也。”  

6、四时之气  sì shí zhī qì

释义:四时之气  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,后以“备四时之气”喻指人的气度弘远。
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谢太傅绝重褚公,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。”  

7、好学不倦  hào xué bù juàn

释义:好学不倦  倦;厌倦。爱好学习;从不厌倦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楚世家》:“昔我文公,狐季姬之子也,有宠于献公,好学不倦。”  

8、当风秉烛  dāng fēng bǐng zhú

释义:当风秉烛  秉:举着。迎着风举着蜡烛。比喻身陷危险境地。
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勘金环》第三折:“我性命恰便似当风秉烛,恰便似水不浮沤。”  

9、扣盘扪烛  kòu pán mén zhú

释义:扣盘扪烛  扣:敲;扪:摸。比喻不经实践,认识片面,难以得到真知。

出处:宋 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'日之状如铜盘。'扣盘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'日之光如烛。'扪烛而得其形。他日揣钥,以为日也。”  

10、明烛天南  míng zhú tiān nán

释义:明烛天南  烛:照耀。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

出处: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:“及既上,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。”  

11、洞幽烛微  dòng yōu zhú wēi

释义:洞幽烛微  洞:洞察;幽:深远;烛:照亮;微:微末,精细处。形容目光锐利,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。
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有洞幽烛远之明,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。”  

12、洞幽烛远  dòng yōu zhú yuǎn

释义:洞幽烛远  洞:洞察;幽:深远;烛:照亮。形容目光锐利,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。
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有洞幽烛远之明,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。”  

13、洞房花烛  dòng fáng huāzhú

释义:洞房花烛  深室之内点燃饰以龙凤图案的蜡烛;多指新婚之夜欢乐情景。

出处:北周 庾信《和咏舞》诗:“洞房花烛明,燕余双舞轻。”  

14、洞烛其奸  dòng zhú qí jiān

释义:洞烛其奸  洞烛:洞察;洞悉。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

出处:《明史 董传策传》:“(严)嵩稔恶误国,陛下岂不洞烛其奸!”  

15、洞隐烛微  dòng yǐn zhú wēi

释义:洞隐烛微  形容目光犀利,观察事物深刻透彻。

出处:清·马建忠《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》:“[学师]谓[马建忠]能洞隐烛微,提纲挈领,非徒钻故纸者可比。”  

16、火光烛天  huǒ guāng zhú tiān

释义:火光烛天  火光把天都照亮了。形容火势极大(多指火灾)。

出处:明·张岱《海志》:“火光烛天,海水如沸,此来得见海战,尤奇。”  

17、火树银花  huǒ shù yín huā

释义:火树银花  火树:火红的树;指树上挂满灯彩;银花:银白色的花。指灯光闪亮;绚丽灿烂。

出处: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  

18、火烛小心  huǒ zhú xiǎo xīn

释义:火烛小心  火烛:泛指能起火的东西。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

出处:清 邗上蒙人《风月梦》第十回:“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,你就家去罢。家中门户火烛小心。”  

19、火烛银花  huǒ zhú yín huā

释义:火烛银花  犹火树银花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

出处: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诗之三:“火烛银花触目红,揭天鼓吹闹东风。”  

20、灯烛辉煌  dēng zhú huī huáng

释义:灯烛辉煌  辉煌:光辉耀眼。形容灯光烛火通明,光辉耀眼。
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七回:“军士引阚泽至,只见帐上灯烛辉煌,曹操凭几危坐。”  

21、炳烛之明  bǐng zhú zhī míng

释义:炳烛之明  炳烛:点燃蜡烛。指不能持久的光亮

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。”  

22、炳烛夜游  bǐng zhú yè yóu

释义:炳烛夜游  炳:点燃。珍惜光阴。比喻及时行乐

出处:三国 魏 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少壮真当努力,年一过往,何可攀援?古人思炳烛夜游,良有以也!”  

23、盲人扪烛  máng rén mén zhú

释义:盲人扪烛  见“盲翁扪钥”。

出处:民意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第三节:“盲人扪烛,而以为日,欲正告之,则不能免于词费。”  

24、盲人把烛  máng rén bǎ zhú

释义:盲人把烛  瞎子手擎烛火照亮。比喻不起任何作用。

出处:《野叟曝言》七五回:“古人每以陈寿帝魏不帝蜀,议者蜂起,皆盲人把烛之谈也。”  

25、石火风烛  shí huǒ fēng zhú

释义:石火风烛  比喻为时短暂。

出处:唐·黄滔《祭宋员外》:“石火风烛,惊波逝水,诚修短之无改矣,奈痛伤之有等焉。”  

26、秉烛夜游  bǐng zhú yè yóu

释义:秉烛夜游  秉:持。拿着蜡烛;夜里游玩。旧指及时行乐。也比喻珍惜光阴。

出处:唐 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”  

27、秉烛待旦  bǐng zhú dài dàn

释义:秉烛待旦  旦:早晨。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。
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5回:“宋江秉烛待旦。”  

28、继晷焚膏  jì guǐ fén gāo

释义:继晷焚膏  继:继续,接替;晷:日光;膏:油脂,指灯烛。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。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。
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”  

29、花烛洞房  huā zhú dòng fáng

释义:花烛洞房  花烛:彩色蜡烛;洞房:深邃的房,指新婚夫妇的卧室。深室里点燃有龙凤图案装饰的蜡烛。形容结婚的欢乐景象
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一折:“到晚来月射的破窑明,风刮的蒲帘响,便是俺花烛洞房。”  

30、风中之烛  fēng zhōng zhī zhú

释义:风中之烛  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
出处:明 李贽《覆邓石阳书》:“犹闻拜疾趋,全不念风中之烛,灭在俄顷。”  

31、风中秉烛  fēng zhōng bǐng zhú

释义:风中秉烛  秉:拿着。风中拿着烛易灭。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。
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海门张仲村乐堂》第一折:“我将世事都参透,幻身躯似风中秉烛,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。”  

32、风檐刻烛  fēng yán kè zhú

释义:风檐刻烛  风檐:科举时代的考场。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,时间紧迫,十分艰苦

出处:清·钮琇《觚剩·五经中式》:“查林二公乃能于风檐刻烛时,立就二十三艺,洵未易才。”  

33、风烛之年  fēng zhú zhī nián

释义:风烛之年  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
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  

34、风烛残年  fēng zhú cánnián

释义:风烛残年  风烛:风中的烛火。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;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;随时都可能完结。比喻人到垂暮之年;活不长久了。
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只这风烛残年,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,望肚子里流。”  

35、风烛草露  fēng zhú cǎo lù

释义:风烛草露  风中之烛易灭,草上之露易干。比喻人已衰老,临近死亡。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”

出处: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”  

36、飞蛾赴火  fēi é fù huǒ

释义:飞蛾赴火  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
出处:《梁书 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  

37、飞蛾赴烛  fēi é fù zhú

释义:飞蛾赴烛  见“飞蛾赴火”。

出处:宋·黄庭坚《演雅》诗:“蛣蜣转丸贱苏合,飞蛾赴烛甘死祸。”  

38、插烛板床  chā zhú bǎn chuáng

释义:插烛板床  指用木头做成的极简陋的蜡烛插架。形容生活作风廉洁朴素。

出处:唐·李延寿《南史·傅昭传》:"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,居此职者皆权权倾天下,昭独廉静,无所干豫,器服率陋,身安粗粝,常插烛板床,明帝闻之,赐漆盒烛盘。"  

39、刻烛成诗  kè zhú chéng shī

释义:刻烛成诗  刻:用硬物划;烛:蜡烛;诗:诗句。用刀在蜡烛上刻痕,同时提笔作诗。形容才思敏捷。

出处:《南史·王僧孺传》载:南齐竟陵王萧子良,曾夜集学士作诗,刻烛计时,作四韵诗的,刻烛一寸为标准。  

40、大放光明  dà fàng guāng míng

释义:大放光明  发出强烈的光,非常明亮。比喻某种科研成果或学说、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
出处:孙中山《心理健康》第四章:"自达尔文书出后,则进化之学,一旦豁然开朗,大放光明,而世界思想为之一变。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