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表情变化很快的词语(40个)(形容表情变化多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4-23 12:01:34

形容表情变化很快的词语(形容表情变化多的成语)(40个))

形容表情变化很快的词语(形容表情变化多的成语):了无遽容,不露声色,卑鄙无耻,变色易容,含情脉脉,呆若木鸡,哭哭啼啼,回眸一笑,大惊失色,奴颜婢膝,婢膝奴颜,干啼湿哭,恼羞成怒,惨然不乐,打诨插科,插科打诨,攒眉苦脸,攒眉蹙额,春风满面,泥塑木雕,满面春风,满面羞惭,焦眉愁眼,焦眉皱眼,目瞪口呆,眉开眼笑,眉眼高低,眉飞色舞,眉高眼下,眉高眼低,称心如意,聚精会神,见貌辨色,见钱眼开,谄词令色,鉴毛辨色,鉴貌辨色,面无惭色,满面羞愧,不露形色。

1、了无遽容  liǎo wū jǔ róng

释义:了无遽容  遽:恐慌。完全没有恐慌的表情。形容从容镇定。
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"孔融被收,中外惶怖,时融儿大者九岁,小者八岁,二儿故琢钉戏,了无遽容。"  

2、不露声色  bù lù shēng sè

释义:不露声色  露:显露;声:说话的声音或语气;色:脸上的表情。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、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

出处: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 蓟素秋》:“女知为所绐,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。女固黠,不露声色,静以待之。”  

3、卑鄙无耻  bēi bǐ wú chǐ

释义:卑鄙无耻  形容人品德卑下;粗鄙;毫无廉耻。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贾某总办河工,浮开报销,滥得保举。到京以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,并串通黄某,到处钻营,卑鄙无耻。”  

4、变色易容  biàn sè yì róng

释义:变色易容  变、易:改变。色、容:脸色、表情。形容惊惶失措的神情。
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·范睢说秦王》:“是日见范睢,见者无不变色易容。”  

5、含情脉脉  hán qíng mò mò

释义:含情脉脉  脉脉:互相对视。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。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。

出处:唐 李德裕《二芳丛赋》:“一则含情脉脉,如有思而不得,类西施之容冶。”  

6、呆若木鸡  dāi ruò mù jī

释义:呆若木鸡  愣着不动;像只木头鸡。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。
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;其德全矣,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  

7、哭哭啼啼  kū kū tí tí

释义:哭哭啼啼  不停的哭泣。
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七回:“这如今才好些,又这样哭哭啼啼,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。”  

8、回眸一笑  huí móu yī xiào

释义:回眸一笑  眸:眼珠。转动眼珠,嫣然一笑。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。
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  

9、大惊失色  dà jīng shī sè

释义:大惊失色  色:神色。大为吃惊;脸色失常。形容极度惊恐。
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忽见曹操带剑入宫,面有怒色,帝大惊失色。”  

10、奴颜婢膝  nú yán bì xī

释义:奴颜婢膝  奴:奴才;颜:面容;婢:侍女;婢膝:侍女的膝;指下跪。形容奴气十足;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。

出处:唐 陆龟蒙《江湖散人歌》:“奴颜婢膝真乞丐,反以正直为狂痴。”  

11、婢膝奴颜  bì xī nú yán

释义:婢膝奴颜  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。参见“奴颜婢膝”。

出处:清 钮琇《觚剩续编 简公雪冤》:“他日侥幸立朝,则婢膝奴颜,汝必安为之矣。”  

12、干啼湿哭  gàn tí shī kū

释义:干啼湿哭  干啼:没有眼泪地啼哭。湿哭:有眼泪地啼哭。无泪和有泪地哭。①形容哭哭啼啼。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。亦作“湿哭干啼”。

出处:《北齐书·尉景传》:“景曰:‘小儿惯去,放使作心腹,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!’”  

13、恼羞成怒  nǎo xiū chéng nù

释义:恼羞成怒  恼:气恼;羞:羞臊。指由于气恼、羞臊而大怒。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那抚台见是如此,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,一时恼羞成怒。”  

14、惨然不乐  cǎn rán bù lè

释义:惨然不乐  表情凄楚的样子。

出处:唐 陈鸿《东城老父传》:“自老人居在道旁,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,皆惨然不乐。”  

15、打诨插科  dǎ hùn chā kē

释义:打诨插科  见“撒科打诨”。

出处: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新城北录下》:“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,令人绝倒。”  

16、插科打诨  chā kē dǎ hùn

释义:插科打诨  科:古代戏曲用语;插科: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;诨:戏谑;开玩笑;打诨: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。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。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。也作“撒科打诨”、“搀科散诨”。

出处:明 高明《琵琶记 副末开场》:“休论插科打诨,也不寻宫数调,只看子孝与妻贤。”  

17、攒眉苦脸  zǎn méi kǔ liǎn

释义:攒眉苦脸  攒:紧皱眉头。眉头紧蹙,苦着脸儿。形容面部表情极其愁苦。
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1回:“禁不住邹太爷攒眉苦脸,求他多当两个,才算当了四百五十钱。”  

18、攒眉蹙额  cuán mei cù é

释义:攒眉蹙额  攒眉:皱眉。蹙额:皱额头。眉头额头紧皱。形容愁闷的表情。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五卷:“只见那女郎侧身西坐,攒眉蹙额,有不胜怨恨的意思。”  

19、春风满面  chūn fēng mǎn miàn

释义:春风满面  春风:比喻笑容。形容情绪愉快;满脸高兴的样子。也作“满面春风”。

出处:元 无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四折:“春风满面乐醄醄,一声长笑海山高。”  

20、泥塑木雕  ní sù mù diāo

释义:泥塑木雕  用泥土塑造、木头雕刻的偶像。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。

出处:元 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四折:“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,有甚么灵感在那里。”  

21、满面春风  mǎn miàn chūn fēng

释义:满面春风  春风:春天温暖的风。本指春风拂面;温暖宜人。现指心情喜悦;满脸笑容。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。

出处:元 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得胜归来喜笑浓,气昂昂,志卷长虹,饮千钟,满面春风。”  

22、满面羞惭  mǎn miàn xiū cán

释义:满面羞惭  满脸现出了羞愧的表情
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8回:“杨再兴满面羞惭,跪在地下。”  

23、焦眉愁眼  jiāo méi chóu yǎn

释义:焦眉愁眼  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。

出处:艾芜《山峡中》:“野猫子作出焦眉愁眼的样子,一面就摸着她的足,叹气。”  

24、焦眉皱眼  jiāo méi zhòu yǎn

释义:焦眉皱眼  见“焦眉愁眼”。

出处:沙汀《兽道》:“街上十分冷落,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,老远就焦眉皱眼,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。”  

25、目瞪口呆  mù dèng kǒu dāi

释义:目瞪口呆  瞪:睁大眼睛直视;呆:发愣。眼睛大睁;眼珠发直;张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。

出处:元 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  

26、眉开眼笑  méi kāi yǎn xiào

释义:眉开眼笑  眉头舒展;眼含笑意。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。

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0回:“大盗一面看着,只喜的眉开眼笑。”  

27、眉眼高低  méi yǎn gāo dī

释义:眉眼高低  脸上的表情变化。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
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7回:“只是跟着奶奶,我们学些眉眼高低,出入上下,大小的事儿,也得见识见识。”  

28、眉飞色舞  méi fēi sè wǔ

释义:眉飞色舞  色:脸色;表情。双眉挑动;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。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。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王乡绅一听此言,不禁眉飞色舞。”  

29、眉高眼下  méi gāo yǎn xià

释义:眉高眼下  脸上的表情变化。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

出处:《白雪遗音·世态炎凉》:“世态炎凉如作戏,眉高眼下,且自不提。”  

30、眉高眼低  méi gāo yǎn dī

释义:眉高眼低  脸上的表情。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。

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9回:“在赵琮夫妻两个,不要说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,只是父母身边,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。”  

31、称心如意  chèn xīn rú yì

释义:称心如意  称:符合;称心:符合心愿。完全符合心意。

出处:宋 朱敦儒《感皇恩》词:“称心如意,剩活人间几岁?洞天谁道在、尘寰外。”  

32、聚精会神  jù jīng huì shén

释义:聚精会神  集中全部精神。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;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;精神高度集中。

出处:汉 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”  

33、见貌辨色  jiàn mào biàn sè

释义:见貌辨色  根据对方的脸色、表情行事。
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那鸨儿是老积年,见貌辨色,见秦重恁般装束。”  

34、见钱眼开  jiàn qián yǎn kāi

释义:见钱眼开  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。

出处:清 李渔《比目鱼 挥金》:“自古道见钱眼开,我兑下一千两银子,与他说话的时节,就拿来摆在面前,他见了自然动火。”  

35、谄词令色  chǎn cí lìng sè

释义:谄词令色  说奉承人家的话,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。《东周列国志》八○回:“勾践为人机险,今为釜中之鱼,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,以求免刑诛。”

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八○回:“勾践为人机险,今为釜中之鱼,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,以求免刑诛。”  

36、鉴毛辨色  jiàn máo biàn sè

释义:鉴毛辨色  根据对方的脸色、表情行事。同“鉴貌辨色”。

出处:明 汤显祖《还魂记 道觋》:“把俺做新人嘴脸儿一寸寸鉴毛辨色,将俺那宝妆奁一件件都寓目囊箱。”  

37、鉴貌辨色  jiàn mào biàn sè

释义:鉴貌辨色  观察和辨识人的容颜神色,指善于观察别人脸色,以求取悦于人

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守清禅师》:“僧曰:‘争知某甲不肯?’师曰:‘鉴貌辨色。’”  

38、面无惭色  miàn wú cán sè

释义:面无惭色  惭:羞愧。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。

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》:“若以爱民惜库物,遭大王杀死,仆见先王于地下,面无惭色矣。”  

39、满面羞愧  mǎn miàn xiū kuì

释义:满面羞愧  羞愧:感到羞耻和惭愧。满脸都表现出羞耻和惭愧的表情。形容因做错事而内疚和惭愧。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十九回:"成然满面羞愧,缩颈而退。"  

40、不露形色  bù lù xíng sè

释义:不露形色  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。

出处:刘德桂《宣统皇帝》第一章二:"阿玛一向城府深藏,不露形色,怎么犯了这么大的错误。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