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的成语(21个)(形容不用对方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4-11 12:01:07

形容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的成语(形容不用对方的成语)(21个))

形容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的成语(形容不用对方的成语):三令五申,不令而信,不待蓍蔡,不待蓍龟,不攻自拔,不时之需,不药而愈,不言而信,不言而喻,不言而谕,不请自来,不速之客,刑措不用,备而不用,太平盛世,家给人足,有备无患,比户可封,罢黜百家,不设城府,不卜可知。

1、三令五申  sān lìng wǔ shēn

释义:三令五申  再三地命令和告诫。令:命令。申:说明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约束既布,乃设鈇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  

2、不令而信  bù lìng ér xìn

释义:不令而信  令:命令;信:信服。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

出处: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不约而亲,不令而信。”  

3、不待蓍蔡  bù dài shī cài

释义:不待蓍蔡  蓍蔡:同“蓍龟”,指卜筮。不用占卜就能知道吉凶。比喻事理极明显

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公达潜朗,思同筮蔡。”  

4、不待蓍龟  bù dài shī guī

释义:不待蓍龟  蓍龟:古时卜筮,用蓍草和龟甲,以卜吉凶。不用占卜就能决定。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,非常清楚。

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探赜索隐,钩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大乎蓍龟。”  

5、不攻自拔  bù gōng zì bá

释义:不攻自拔  拔:攻破。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。形容情节、论点虚谬,经不起反驳

出处: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粮食既足,士众稍多,围守两城,不攻自拔,天下之事,卧取之耳。”  

6、不时之需  bù shí zhī xū

释义:不时之需  不时:不定什么时候。随时的需要;也作“不时之须”。

出处:宋 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须。”  

7、不药而愈  bù yào ér yù

释义:不药而愈  愈:病好了。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

出处: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37回:“老伯不必多虑,世妹之病,大约可以不药而愈。”  

8、不言而信  bù yán ér xìn

释义:不言而信  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。形容有崇高的威望。
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不言而信,不比而周。”  

9、不言而喻  bù yán ér yù

释义:不言而喻  言:说明;喻:了解;明白。不用说就可以明白。

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礼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;晬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  

10、不言而谕  bù yán ér yù

释义:不言而谕  言:解释,说明。不用说就可以明白。形容事理非常明显

出处:宋 苏轼《却鼠刀铭》:“呜呼嗟夫,吾苟有之,不言而谕,是亦何劳。”  

11、不请自来  bù qǐng zì lái

释义:不请自来  不用邀请自己前来。多指不速之客

出处: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频来无忌,乃云入幕之宾;不请自来,谓之不速之客。”  

12、不速之客  bù sù zhī kè

释义:不速之客  速:邀请。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。指意想不到的客人。

出处:《周易 需》: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吉。”孔颖达疏:“速,召也。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。”  

13、刑措不用  xíng cuò bù yòng

释义:刑措不用  措:设置,设施。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。形容政治清平。

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威厉而不试,刑错而不用。”  

14、备而不用  bèi ér bù yòng

释义:备而不用  备:准备。准备好而暂时不用;以应急需。

出处:清 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九卷:“虽说备而不用,到得那时候,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,开上几排枪,那人可就死了不少。”  

15、太平盛世  tài píng shèng shì

释义:太平盛世  指社会安定、政治清明、经济繁荣的时代。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。太平:社会安定。

出处: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余谓太平盛世,元夕张灯,不为过侈。”  

16、家给人足  jiā jǐ rén zú

释义:家给人足  给:丰足、富裕。家家富裕;人人饱暖。

出处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本经训》:“衣食有余,家给人足。”  

17、有备无患  yǒu bèi wú huàn

释义:有备无患  备:防备;患:患难;灾祸。事先有防备就可能避免灾祸。
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。’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  

18、比户可封  bǐ hù kě fēng

释义:比户可封  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。用以泛指风俗淳美。

出处:见“比屋可封”。  

19、罢黜百家  bā chù bǎi jiā

释义:罢黜百家  罢黜:废弃不用。原指排除诸子杂说,专门推行儒家学说。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,不要其他形式。
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赞》:“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《六经》。”  

20、不设城府  bù shè chéng fǔ

释义:不设城府  城府:比喻心机。对人处事不用心机,诚恳坦率。

出处:《宋史·傅尧俞传》:"尧俞厚重寡言,遇人不设城府,人自不忍欺。"  

21、不卜可知  bù bǔ kě zhī

释义:不卜可知  卜:占卜,预料。不用占卜就能知道。指不必预测就能知道。

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指武》:"武王将伐纣,召太公望而问之曰:‘吾欲不战而知胜,不卜而知吉,使非其人,为之有道乎?’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