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相虎的成语有哪些(40个)(属虎的成语有哪些)

xxmadmin 2024-03-02 06:05:09

属相虎的成语有哪些(属虎的成语有哪些)(40个))

属相虎的成语有哪些(属虎的成语有哪些):三人成虎,与虎谋皮,为虎作伥,九关虎豹,信以为真,养虎贻患,初生牛犊不怕虎,势成骑虎,匹夫之勇,卧虎藏龙,如虎添翼,左右为难,有始无终,照猫画虎,狐假虎威,狼吞虎咽,生龙活虎,羊入虎口,苛政猛于虎,虎入羊群,虎口余生,虎头蛇尾,虎背熊腰,虎落平阳,虎视眈眈,虎踞龙盘,谈虎色变,赤手空拳,酒虎诗龙,降龙伏虎,饿虎扑羊,马马虎虎,骑虎难下,龙争虎斗,龙吟虎啸,龙潭虎穴,龙腾虎跃,龙虎风云,龙蟠虎踞,一虎不河。

1、三人成虎  sān rén chéng hǔ

释义:三人成虎  城里本没有虎;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;听者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;就能使人信以为真。
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二》:“夫市之无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,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。”  

2、与虎谋皮  yǔ hǔ móu pí

释义:与虎谋皮  和老虎商量;要它的皮。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;绝对办不到。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;纯属幻想。

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第208卷引《符子》:“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,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。”  

3、为虎作伥  wèi hǔ zuò chāng

释义:为虎作伥  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

出处:孙中山《革命原起》:“有保皇党发生,为虎作伥,其反对革命,反对共和。”  

4、九关虎豹  jiǔ guān hǔ bào

释义:九关虎豹  比喻凶残的权臣。语本《楚辞·招魂》:“虎豹九关,啄害下人些。”

出处:语出《楚辞·招魂》:“虎豹九关,啄害下人些。”宋·赵癯斋《买陂塘(闻掀髯)》词:“功名事,不信朝鳞暮羽。九关虎豹如许。”  

5、信以为真  xìn yǐ wéi zhēn

释义:信以为真  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
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  

6、养虎贻患  yǎng hǔ yí huàn

释义:养虎贻患  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
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》:“此所谓引贼入家,养虎贻患,是何等计策乎?”  

7、初生牛犊不怕虎  chū shēngniú dú bù pà hǔ

释义:初生牛犊不怕虎  牛犊:小牛;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。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;无所畏惧;敢作敢为。也作“初生牛犊不惧虎”、“初生牛犊不畏虎”。
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4回:“俗云:‘初生牛犊不惧虎。’”  

8、势成骑虎  shì chéng qí hǔ

释义:势成骑虎  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;很难下来。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;迫于情势;欲罢不能。

出处: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:“心里其实害怕;无奈势成骑虎,只得勉强要去厮杀。”  

9、匹夫之勇  pǐ fū zhī yǒng

释义:匹夫之勇  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。

出处:《国语 越语上》:“吾不欲匹夫之勇也,欲其旅进旅退也。”  

10、卧虎藏龙  wò hǔ cáng lóng

释义:卧虎藏龙  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,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。
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》诗:“暗石疑藏虎,盘根似卧龙。”  

11、如虎添翼  rú hǔ tiān yì

释义:如虎添翼  如同老虎长了翅膀。比喻强大的更加强大了。

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3回:“那尤氏亦因没了薛教授的禁持,信口的把个女儿教道,教得个女儿如虎添翼一般,那里听薛夫人的解劝。”  

12、左右为难  zuǒ yòu wéi nán

释义:左右为难  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。指处于某一困境中;不易做出决定。
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那太太听了,自然是左右为难;但事到其间,实在无法。”  

13、有始无终  yǒu shǐ wú zhōng

释义:有始无终  有开始;没有结尾。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。

出处:汉 扬雄《法言 孝至》:“或问:‘德有始而无终与有终而无始也,孰宁?’”  

14、照猫画虎  zhào māo huà hǔ

释义:照猫画虎  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

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1回:“这大相公聪明得很,他是照猫画虎,一见即会套的人。”  

15、狐假虎威  hú jiǎ hǔ wēi

释义:狐假虎威  假:假借;凭借。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。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。
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一》:“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,兽见之皆走。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  

16、狼吞虎咽  láng tūn hǔ yàn

释义:狼吞虎咽  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。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
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有一寸见方大小,和在饭里,不上一刻工夫,狼吞虎咽,居然吃个精光。”  

17、生龙活虎  shēng lóng huó hǔ

释义:生龙活虎  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。形容活泼矫健;富有生气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95卷:“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,更把捉不得。”  

18、羊入虎口  yáng rù hǔ kǒu

释义:羊入虎口  羊落到了虎口里。比喻落入险境,有死无生
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6回:“犹如驱羊入虎口耳。”  

19、苛政猛于虎  kē zhèng měng yú hǔ

释义:苛政猛于虎  苛政: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;包括政令、赋税等。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。
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夫子曰:‘何为不去也?’曰:‘无苛政。’夫子曰:‘小子识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’”  

20、虎入羊群  hǔ rù yáng qún

释义:虎入羊群  老虎进入羊群。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。
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、张赶杀贼众,如虎入羊群,纵横莫当,便驱兵出城。”  

21、虎口余生  hǔ kǒu yú shēng

释义:虎口余生  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。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;侥幸保全了性命。

出处:唐 刘长卿《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》诗:“羊肠留覆辙,虎口脱余生。”  

22、虎头蛇尾  hǔ tóu shé wěi

释义:虎头蛇尾  头大像老虎一样;尾巴像蛇一样细。比喻做事有始无终;起初声势很大;后来劲头很小。

出处: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,这厮狗行狼心,虎头蛇尾。”  

23、虎背熊腰  hǔ bèi xióng yāo

释义:虎背熊腰  如虎般宽厚的背;似熊样粗壮的腰。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。

出处:元 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第一折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……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  

24、虎落平阳  hǔ luò píng yáng

释义:虎落平阳  老虎离开深山;落在平地里。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平阳:地势平坦、明亮的地方。

出处: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虎落平川被犬欺。”  

25、虎视眈眈  hǔ shì dān dān

释义:虎视眈眈  眈眈:注视的样子。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。形容心怀不良;伺机攫取。

出处:《周易 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  

26、虎踞龙盘  hǔ jù lóng pán

释义:虎踞龙盘  踞:蹲或坐;盘:盘绕。原指石头城(南京城)象猛虎蹲在西面;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。形容地势险要。

出处:北周 庾信《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》:“昔之虎踞龙盘,加以黄旗紫气。”  

27、谈虎色变  tán hǔ sè biàn

释义:谈虎色变  色:脸色;神色。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;吓得脸色都变了。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;就情绪紧张。

出处:宋 《二程遗书》第二卷上:“真知与常知异。常见一田夫,曾被虎伤,有人说虎伤人,众莫不惊,独田夫色动异于众。”  

28、赤手空拳  chì shǒu kōng quán

释义:赤手空拳  赤手:空手。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。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或形容两手空空;一无所有。也作“空拳赤手”。

出处:元 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第一折:“咱如今少米无柴,赤手空拳。”  

29、酒虎诗龙  jiǔ hǔ shī lóng

释义:酒虎诗龙  比喻嗜酒善饮、才高能诗的人。

出处:清·丘逢甲《东山酒楼次柳汀韵》:“狂饮且共楼头醉,酒虎诗龙各自豪。”  

30、降龙伏虎  xiáng lóng fú hǔ

释义:降龙伏虎  比喻有极大能力;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。

出处:元 马致远《黄粱梦》:“出家人长生不老,炼药修真,降龙伏虎,到大来悠哉也呵。”  

31、饿虎扑羊  è hǔ pū yáng

释义:饿虎扑羊  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。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。

出处: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五戒禅师么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(犹)如饿虎吞羊。”  

32、马马虎虎  mǎ mǎ hǔ hǔ

释义:马马虎虎  形容做事不认真;不仔细。
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  

33、骑虎难下  qí hǔ nán xià

释义:骑虎难下  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。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;迫于形势;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;进退两难。

出处:《明史 袁化中传》:“惧死之念深,将铤而走险,骑虎难下。”  

34、龙争虎斗  lóng zhēng hǔ dòu

释义:龙争虎斗  龙与虎之间的争斗。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。

出处: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,枉以后龙争虎斗,都是俺鸾交凤友。”  

35、龙吟虎啸  lóng yín hǔ xiào

释义:龙吟虎啸  吟:鸣、叫;啸:兽类长声吼叫。像龙一样长鸣;像虎一样咆哮。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。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。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;气势盛大。

出处:唐 李颀《听安万善吹觱篥歌》:“龙吟虎啸一时发,万籁百泉相与秋。”  

36、龙潭虎穴  lóng tán hǔ xué

释义:龙潭虎穴  潭:深水坑;穴:动物的窝。龙潜居的深潭;虎藏身的穴窝。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。
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0回:“有分教,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,来试龙潭虎穴。”  

37、龙腾虎跃  lóng téng hǔ yuè

释义:龙腾虎跃  腾、跃:跳起;跳跃。像龙那样飞腾;像虎那样跳跃。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。也作“龙跳虎跃。”

出处:唐 严从《拟三国名臣赞序》:“圣人受命,贤人受任;龙腾虎跃,风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。”  

38、龙虎风云  lóng hǔ fēng yún

释义:龙虎风云  ①《易·干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后以“龙虎风云”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。②指君臣遇合。

出处:《易·干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  

39、龙蟠虎踞  lóng pán hǔ jù

释义:龙蟠虎踞  象龙盘着,象虎蹲着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特指南京。

出处:晋 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'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'”  

40、一虎不河  yī hǔ bù hé

释义:一虎不河  原指空手搏虎,徒步渡河,比喻有勇无谋,冒险行事。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。

出处: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"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。"《论语·述而》:"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