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方法的成语(26个)(跟方法有关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2-23 12:03:02

形容方法的成语(跟方法有关的成语)(26个))

形容方法的成语(跟方法有关的成语):各司其职,一举两得,一举成名,一叶知秋,一挥而就,一目十行,一石二鸟,一箭双雕,一锤定音,一鼓作气,不耻下问,举一反三,事半功倍,删繁就简,千方百计,大权独揽,学而不厌,开源节流,循序渐进,想方设法,提纲挈领,未雨绸缪,画龙点睛,磨刀不误砍柴工,见微知著,闻鸡起舞。

1、各司其职  gè sī qí zhí

释义:各司其职  司:主管,经营;职:职务。每个人尽自己的职责,做好所承担的工作。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四回:"今日便须派定路数,各司其事。"  

2、一举两得  yī jǔ liǎng dé

释义:一举两得  举:做事。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。

出处:《晋书 束皙传》:“赐其十年之复,以慰重迁之情。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。”  

3、一举成名  yī jǔ chéng míng

释义:一举成名  原指一旦科举及举;就会名闻天下。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。

出处:唐 韩愈《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》:“公一举成名而东。”  

4、一叶知秋  yī yè zhī qiū

释义:一叶知秋  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。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。

出处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,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  

5、一挥而就  yī huī ér jiù

释义:一挥而就  就:成。笔一挥就写(画)成了。

出处:宋 朱弁《曲洧旧闻》第七卷:“东坡一挥而就,不日传部下,纸为之贵。”  

6、一目十行  yī mù shí háng

释义:一目十行  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书非常快。

出处:宋 刘克庄《杂记六言诗》诗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  

7、一石二鸟  yì shí èr niǎo

释义:一石二鸟  一块石头投出去;打中两只鸟;比喻一举两得。

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24章:“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。”  

8、一箭双雕  yī jiàn shuāng diāo

释义:一箭双雕  一支箭射中两只雕。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。

出处:《北史 长孙晟传》:“尝有二雕飞而争肉,因以箭两只与晟,请射取之。晟驰往,遇雕相攫,遂一发双贯焉。”  

9、一锤定音  yī chuí dìng yīn

释义:一锤定音  比喻做事干脆,说了算数。

出处:刘绍棠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:“他不声不响,却是一家之主;女儿中意,老伴点头,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。”  

10、一鼓作气  yī gǔ zuò qì

释义:一鼓作气  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  

11、不耻下问  bù chǐ xià wèn

释义:不耻下问  不耻:不以为耻辱;下问:降低身份请教别人。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。形容虚心求教。
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下问,谓凡在己下者。”  

12、举一反三  jǔ yī fǎn sān

释义:举一反三  反:类推。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;能够由此及彼。
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  

13、事半功倍  shì bàn gōng bèi

释义:事半功倍  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。形容费力少;收效大。功:功效。
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  

14、删繁就简  shān fán jiù jiǎn

释义:删繁就简  删:除去。就:趋向。去掉繁杂部分;使它趋于简明。

出处:明 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上卷:“如孔子退修六籍,删繁就简,开示来学,亦大段不费。”  

15、千方百计  qiān fāng bǎi jì

释义:千方百计  方:方法;计:计谋。想尽种种办法;用出种种计谋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》:“譬如捉贼相似,须是著起气力精神,千方百计去赶捉他。”  

16、大权独揽  dà quán dú lǎn

释义:大权独揽  揽:把持;掌握。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。

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兵士又没感情,他却忘其所以,大权独揽,只弄些小聪明,闹些空意气。”  

17、学而不厌  xué ér bù yàn

释义:学而不厌  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
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  

18、开源节流  kāi yuán jié liú

释义:开源节流  开源:开辟水源;节流:节制水流。开辟收入的新来源;节制支出;减少消耗。比喻增收节支。

出处: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等赋府库者,货之流也。故明主必谨养其和,节其流,开其源,而时斟酌焉,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。”  

19、循序渐进  xún xù jiàn jìn

释义:循序渐进  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。循:按照;序:次序;渐:逐渐。

出处:《论语 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?”朱熹注:“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,循序渐进耳。”  

20、想方设法  xiǎng fāng shè fǎ

释义:想方设法  尽量想办法。

出处:叶圣陶《得失》:“教的一篇若是白话,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;然而也得想方设法,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。”  

21、提纲挈领  tí gāng qiè lǐng

释义:提纲挈领  抓住纲绳;提起衣领。比喻抓住要领;简明扼要。纲:鱼网的总绳;挈:提起。
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》:“善张网者引其纲,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。”  

22、未雨绸缪  wèi yǔ chóu móu

释义:未雨绸缪  绸缪:修缮房屋。在没有下雨前;就要修缮好门窗。比喻事先作好准备;防患未然。

出处:《诗经 豳风 鸱鸮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  

23、画龙点睛  huà lóng diǎn jīng

释义:画龙点睛  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。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;使内容生动传神。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。

出处:唐 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  

24、磨刀不误砍柴工  mó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

释义:磨刀不误砍柴工  磨刀花费时间,但不耽误砍柴。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,就能使工作加快。

出处:冯德英《山菊花》下部第九章:“你先想想,你打石头要不要先打好工具!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?”  

25、见微知著  jiàn wēi zhī zhù

释义:见微知著  微:微小;著:明显。看到一点苗头;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。

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  

26、闻鸡起舞  wén jī qǐ wǔ

释义:闻鸡起舞  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。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;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。鸡:鸡鸣报晓。

出处:《晋书 祖逖传》:“中夜闻荒鸡鸣,蹴琨觉曰:‘此非恶声也。’因起舞。”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