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很快适应环境的词语(40个)(形容很快适应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2-22 12:03:14

形容很快适应环境的词语(形容很快适应的成语)(40个))

形容很快适应环境的词语(形容很快适应的成语):假越救溺,不习地土,不习水土,不伏水土,不服水土,健步如飞,入乡问俗,入国问俗,十行俱下,及时应令,大步流星,市民文学,得于心应于手,快马加鞭,截趾适履,持权合变,暴风骤雨,权宜之计,水土不伏,水土不服,泛应曲当,疾如雷电,秦失其鹿,缓不济急,能伸能屈,舍经从权,舍道用权,轻卒锐兵,达权通变,适者生存,长驱直入,雷厉风行,顺人应天,顺天应时,风俗习惯,风驰电掣,高材疾足,立身行事,不便水土,圣之时者。

1、假越救溺  jiǎ yuè jiù nì

释义:假越救溺  假:借助;溺:被水淹。原指到很远的越国请善游水的人来救溺水的孩子。比喻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。

出处: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"昔有假人于越而救溺子,越人虽善游,子必不生矣。"  

2、不习地土  bù xí dì tǔ

释义:不习地土  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

出处:《南史 王融传》:“宋弁曰:‘当是不习地土。’”  

3、不习水土  bù xí shuǐ tǔ

释义:不习水土  习:习惯,适应。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

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》:“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,不习水土,必生疾病。”  

4、不伏水土  bù fú shuǐ tǔ

释义:不伏水土  水土:指一地的饮水、气候、环境等。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

出处:唐·韩愈《黄家贼事宜状》:“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,例皆不谙山川、不伏水土,远乡羁旅,疾役杀伤。”  

5、不服水土  bù fú shuǐ tǔ

释义:不服水土  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

出处:汉 荀悦《汉纪 武帝纪》:“中国之人,不知其地势,不能服其水土。”  

6、健步如飞  jiàn bù rú fēi

释义:健步如飞  健步:走起路来很有力量;速度很快。步伐矫健;快得像飞。形容行走迅速。

出处: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:“丽人牵坐路侧,自乃捉足,脱履相假。女喜着之,幸不凿枘,复起从行,健步如飞。”  

7、入乡问俗  rù xiāng wèn sú

释义:入乡问俗  进入一个地方,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,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。

出处:《解放日报》1944.4.5:“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,一定要‘入乡问俗’。”  

8、入国问俗  rù guó wèn sú

释义:入国问俗  国:原指都城,后多指国家。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,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。
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入竟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”  

9、十行俱下  shí háng jù xià

释义:十行俱下  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。形容读书极快。

出处:《梁书 简文帝纪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,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。”  

10、及时应令  jí shí yīng lìng

释义:及时应令  与季节时令相适应
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,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。”  

11、大步流星  dà bù liú xīng

释义:大步流星  流星:比喻走得快。形容步子很大;走得飞快。
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六:“他在爬犁的近边,大步流星地走着。”  

12、市民文学  shì mín wén xué

释义:市民文学  封建社会后期,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。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,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。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。

13、得于心应于手  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

释义:得于心应于手  得:获得,领悟;应:适应。领悟到要领,做起来顺手。形容功夫到家,心手相应
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口不能言,有数存焉于其间。”  

14、快马加鞭  kuài mǎ jiā biān

释义:快马加鞭  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

出处:明 徐姬《杀狗记 看书苦谏》:“何不快马加鞭,迳赶至苍山,救取伯伯。”  

15、截趾适履  jié zhǐ shì lǚ

释义:截趾适履  脚大鞋小,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。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

出处:刘师培《补》:“若强为之解,徒见其截趾适履耳。”  

16、持权合变  chí quán hé biàn

释义:持权合变  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。

出处:清·梅曾亮《答朱丹木书》:“阁下前任剧邑,治悍民,不尚黄老;今官督粮道,乃尚黄老,此持权合变才也。”  

17、暴风骤雨  bào fēng zhòu yǔ

释义:暴风骤雨  暴:突然而猛烈的;骤:急速。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。有时比喻声势浩大;发展迅速的运动。
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9回:“有雌雄二鸟,原在一处同飞,忽被暴风骤雨惊散。”  

18、权宜之计  quán yí zhī jì

释义:权宜之计  权:姑且、暂且。宜:适宜。计:计谋、办法。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。
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王允传》:“及在际会,每乏温润之色,杖正持重,不循权宜之计,是以群下不甚附之。”  

19、水土不伏  shuǐ tǔ bù fú

释义:水土不伏  水土:指地方,引申为自然环境。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大抵此症,起于饮食失调,兼之水土不伏,食积于小腹之中,凝滞不消,遂至生热,升至胸中,便觉饥饿。”  

20、水土不服  shuǐ tǔ bù fú

释义:水土不服  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
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1回:“说军士水土不服,权且罢兵。”  

21、泛应曲当  fàn yīng qǔ dāng

释义:泛应曲当  谓广泛适应,无不恰当。
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:“若得胸中义理明,从此去量度事物,自然泛应曲当。”  

22、疾如雷电  jí rú léi diàn

释义:疾如雷电  快提就像雷鸣闪电。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。
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》:“项羽用兵疾如雷电。”  

23、秦失其鹿  qín shī qí lù

释义:秦失其鹿  鹿:喻指帝位。比喻失去帝位。
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  

24、缓不济急  huǎn bù jì jí

释义:缓不济急  缓:慢;济:救助。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。
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正愁缓不济急,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,是门生的大舅子,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。”  

25、能伸能屈  néng shēn néng qū

释义:能伸能屈  见“能屈能伸”。

出处:《荀子·不苟》:“与时屈伸,柔从若蒲苇,非慑怯也;刚强猛毅,靡所不信,非骄暴也。以义变应,知当曲直故也。”  

26、舍经从权  shě jīng cóng quán

释义:舍经从权  经:正常;权:权变。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

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宾白》:“无论立心端正者,我当设身处地,代生端正之想;即遇立身邪辟者,我亦当舍经从权,誓为邪辟之恩。”  

27、舍道用权  shě dào yòng quán

释义:舍道用权  权:权变。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
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良规》:“周公之摄王位,伊尹之黜太甲,霍光之废昌邑,孙琳之退少帝,谓之舍道用权,以安社稷。”  

28、轻卒锐兵  qīng zú ruì bīng

释义:轻卒锐兵  轻卒:轻装的士兵。锐兵:锐利的武器。轻装勇猛的士兵,手拿锋利的武器。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。
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济上之军,奉令击齐,大胜之。轻卒锐兵,长驱至国。”  

29、达权通变  dá quán tōng biàn

释义:达权通变  通、达:通晓,懂得;权、变:权宜,变通。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,懂得变通,不死守常规。

出处:《后汉书 贾逵传》:“《左氏》义深于君父,《公羊》多任于权变。  

30、适者生存  shì zhě shēng cún

释义:适者生存  适:符合,适应。适应环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

出处: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我是说在这个问题上,千万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的法则。”  

31、长驱直入  cháng qū zhí rù

释义:长驱直入  驱:快跑;长驱:策马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;直入:不停顿地一直向前。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快速地进军。形容进军迅速而顺利。
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7回:“自此,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,兵马长驱直入。”  

32、雷厉风行  léi lì fēng xíng

释义:雷厉风行  厉:猛烈;行:奔跑;引申为迅速。像打雷那样猛烈;像刮风那样迅速。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。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;办事果断;行动迅速。

出处:宋 曾巩《亳州谢到任表》:“运独断之明,则天清水止;昭不杀之戒,则雷厉风行。”  

33、顺人应天  shùn rén yīng tiān

释义:顺人应天  同“顺天应人”。

出处:《周易·革》:“天地革而四时成,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,革之事大矣哉。”  

34、顺天应时  shùn tiān yīng shí

释义:顺天应时  顺:顺从。应:适应。时:时机。指上要遵从天命,下要适应时机。

出处: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先帝顺天应时,西平巴蜀,南和吴会,海内得以休息,兆庶有乐安之心。”  

35、风俗习惯  fēng sú xí guàn

释义:风俗习惯  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、礼节、习性

出处: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,自以为是,看不起人家。”  

36、风驰电掣  fēng chí diàn chè

释义:风驰电掣  弛:快跑;掣:闪过。像风奔驰;像电闪过。形容非常迅速;急闪而过。也作“风驰电赴”。

出处:《六韬 龙韬》:“奋威四人,主择材力,论兵革,风驰电掣,不知所由。”  

37、高材疾足  gāo cái jí zú

释义:高材疾足  高材:才能高;疾足:迈步快。形容人才能出众,行事敏捷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  

38、立身行事  lì shēn xíng shì

释义:立身行事  立身:指为人;行事:指行为。指处世待人的行为。

出处:唐·刘知己《史通·序传》:"降及司马相如,始以自序为传,然其所叙者,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。"  

39、不便水土  bù biàn shuǐ tǔ

释义:不便水土  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同“不服水土”。

出处: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实边》:"且夫人重迁,恋慕坟墓,贤不肖之所同也。……诸亡失财货,夺土远移,不习风俗,不便水土,类多灭门,少能还者。"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:"乌  

40、圣之时者  shèng zhī shí zhě

释义:圣之时者  圣:圣人。指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。旧时常用来称颂孔子。

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下》:"孔子圣之时者也。"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