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什么话也不说的词语(40个)(形容什么也不说的成语)

xxmadmin 2024-02-22 09:02:28

形容什么话也不说的词语(形容什么也不说的成语)(40个))

形容什么话也不说的词语(形容什么也不说的成语):三缄其口,不哼不哈,不声不响,不苟言笑,不赞一词,出处语默,嘿然不语,噤若寒蝉,察言观色,忍气吞声,恭默守静,杜口吞声,沉吟不语,沉默不语,沉默寡言,理屈词穷,目瞪口呆,瞠目结舌,秘而不泄,秘而不露,结舌钳口,绝口不提,绝口不道,缄口不言,缄口结舌,罕言寡语,能言善辩,讳莫如深,话不投机,话不投机半句多,钳口结舌,闭口不谈,闭口无言,闭口藏舌,闭门思过,难言之隐,面面相觑,默不作声,默默无言,默默无闻。

1、三缄其口  sān jiān qí kǒu

释义:三缄其口  嘴上贴了三次封条。形容言语非常谨慎;或不开口。缄:封;闭。

出处:汉 刘向《说苍 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侧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  

2、不哼不哈  bù hēng bù hā

释义:不哼不哈  不言语,该说而不说。

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68章:“马之悦仔细地看着,不哼不哈,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,稳稳地落了下来。”  

3、不声不响  bù shēng bù xiǎng

释义:不声不响  不说话,不出声
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,那一定是失败者。”  

4、不苟言笑  bù gǒu yán xiào

释义:不苟言笑  苟:苟且;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指态度庄重、严肃。
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  

5、不赞一词  bù zàn yī cí

释义:不赞一词  一句话也不说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,不能赞一辞。”  

6、出处语默  chū chǔ yǔ mò

释义:出处语默  出仕和隐退,发言和沉默。语本《易·系辞上》: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。”

出处:语出《易·系辞上》: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。”  

7、嘿然不语  mò rán bù yǔ

释义:嘿然不语  沉默着不说一句话
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6回:“夷吾嘿然不语。”  

8、噤若寒蝉  jìn ruò hán chán

释义:噤若寒蝉  噤:闭口不作声;若:像;寒蝉:深秋的知了。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。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。
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  

9、察言观色  chá yán guān sè

释义:察言观色  察;观:仔细看;言:话;色:脸色。琢磨别人说的话;观察人的脸色。以揣度对方的心意。
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”  

10、忍气吞声  rěn qì tūn shēng

释义:忍气吞声  忍:忍耐。吞声:有话不敢说。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;不能说出来。

出处: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:“你不如休和他争,忍气吞声罢!”  

11、恭默守静  gōng mò shǒu jìng

释义:恭默守静  默:沉默;守:遵守,保持。恭恭敬敬地沉默,不讲话,保持肃静。
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巴传》:“又自以归付非素,惧见猜嫌,恭默守静,退无私交,非公事不言。”  

12、杜口吞声  dù kǒu tūn shēng

释义:杜口吞声  形容一句话也不说。
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》:“群公卿士杜口吞声,莫敢有言。”  

13、沉吟不语  chén yīn bù yǔ

释义:沉吟不语  沉默地思量着,不说话。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。
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钱万选听了,沉吟不语。  

14、沉默不语  chén mò bù yǔ

释义:沉默不语  指一言不发

出处:沈从文《沅陵的人》:“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!”  

15、沉默寡言  chén mò guǎ yán

释义:沉默寡言  沉默:沉静;不声不响;寡:少。不声不响;很少说话。也作“沉密寡言”、“沉静寡言”。

出处:《新唐书 梁崇义传》:“后为羽林射生,事来瑱,沉默寡言。”  

16、理屈词穷  lǐ qū cí qióng

释义:理屈词穷  理:道理;理由;屈:短;尽;穷:穷尽。理由站不住脚;无话可说。
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 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  

17、目瞪口呆  mù dèng kǒu dāi

释义:目瞪口呆  瞪:睁大眼睛直视;呆:发愣。眼睛大睁;眼珠发直;张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。

出处:元 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  

18、瞠目结舌  chēng mù jié shé

释义:瞠目结舌  瞠:瞪着眼睛;结舌:翘起舌头落不下。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;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。也作“结舌瞠目”。

出处: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  

19、秘而不泄  mì ér bù xiè

释义:秘而不泄  泄:泄漏。严守秘密,不肯吐露

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9卷:“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,为此字母之法,恐凡愚之心见知也。”  

20、秘而不露  mì ér bù lù

释义:秘而不露  严守秘密,不肯吐露

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董昭传》:“秘而不露,使权得志,非计之上。”  

21、结舌钳口  jié shé qián kǒu

释义:结舌钳口  结舌:不敢讲话;钳:夹。闭着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,无言以对或指内心恐惧

出处:宋·李纲《答宾劳》:“今子奋身寒苦,遭世隆昌,历金门,上玉堂,载笔螭坳,日侍清光,曾不能结舌钳口,循默自守。”  

22、绝口不提  jué kǒu bù tí

释义:绝口不提  绝口:始终不开口;提:举出。指闭口不说话
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8回:“见了抚台,绝口不提一字,免得抚台心上生疑。”  

23、绝口不道  jué kǒu bù dào

释义:绝口不道  绝口:始终不开口。闭着嘴不说话。
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吉为人深厚,不伐善。自曾孙遭遇,吉绝口不道前恩,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。”  

24、缄口不言  jiān kǒu bù yán

释义:缄口不言  缄:封闭;言:说话。封住嘴巴;不开口说话。

出处:《明史 何遵传》:“正德间,给事、御史挟势凌人,趋权择便,凡朝廷大阙失,群臣大奸恶,缄口不言。”  

25、缄口结舌  jiān kǒu jié shé

释义:缄口结舌  闭口不说话。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。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。

出处:明 张煌言《上延平王书》:“而所为若是,则其将何所依倚,故不敢缄口结舌,坐观胜败。”  

26、罕言寡语  hǎn yán guǎ yǔ

释义:罕言寡语  罕、寡:少。很少开口说话。形容沉默寡言。
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回:“罕言寡语,人谓装愚;安分随时,自云守拙。”  

27、能言善辩  néng yán shàn biàn

释义:能言善辩  善:擅长;辩:辩论。形容很会说话;善于辩论;口才好。

出处:元 尚仲贤《气英布》:“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。”  

28、讳莫如深  huì mò rú shēn

释义:讳莫如深  讳:瞒着不说;深:事件重大。原指事情重大;因而隐瞒不言。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;唯恐别人知道。

出处:《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何也?讳莫如深,深则隐。苟有所见,莫如深也。”  

29、话不投机  huà bù tóu jī

释义:话不投机  投机:意见相合。指意见或观点看法等不一致;说不到一起。

出处:元 张国宾《薛仁贵》第三折:“我则怕言无关典,话不投机。”  

30、话不投机半句多  huà bù tóu jī bàn jù duō

释义:话不投机半句多  彼此心意不同,谈话不能相契,干脆就沉默不言

出处: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26回:“这日大家畅饮,正是‘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’,不知不觉,喝了个酩酊大醉。”  

31、钳口结舌  qián kǒu jié shé

释义:钳口结舌  钳口:嘴巴张不开;结舌:舌头转不动。形容紧闭嘴巴;不敢说话。

出处:汉 王符《潜夫论 贤难》:“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、括囊共默而已者也。”  

32、闭口不谈  bì kǒu bù tán

释义:闭口不谈  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

出处:沈从文《边城》:“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,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,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。”  

33、闭口无言  bì kǒu wú yán

释义:闭口无言  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
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关胜连忙答礼,闭口无言,手脚无措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五回:“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,只得别去。”  

34、闭口藏舌  bì kǒu cáng shé

释义:闭口藏舌  闭着嘴不说话。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。

出处:五代 冯道《舌》诗:“口是祸之门,舌是斩身刀。闭口深藏舌,安身处处牢。”  

35、闭门思过  bì mén sī guò

释义:闭门思过  思:思索;反省;过:过失;错误。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。

出处:宋 徐铉《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》:“闭门思过谢来客,知恩省分宽离忧。”  

36、难言之隐  nán yán zhī yǐn

释义:难言之隐  言:说;隐:隐衷;隐情;藏在内心深处的事。难以说出口的隐衷。

出处:清 钱谦益《跋留庵》:“钱氏少为党魁,晚托禅悦,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。”  

37、面面相觑  miàn miàn xiāng qù

释义:面面相觑  面面:脸对着脸;相:互相;觑:看;瞧。你看我;我看你;互相对着。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;都不说话。

出处: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六卷:“僧问:‘如何是大疑府人?’师曰:‘毕钵岩中面面相觑。’”  

38、默不作声  mò bù zuò shēng

释义:默不作声  一句话也不说

出处:朱自清《不知道》:“固然他有时也可以‘默不作声’,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,‘不能奉告’或‘不便奉告’。”  

39、默默无言  mò mò wú yán

释义:默默无言  不声不响,闭口无言。
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:“忧的我神思竭,默默无言;愁的我魂胆丧,兢兢打战。”  

40、默默无闻  mò mò wú wén

释义:默默无闻  默默:没有声息;闻:出名。无声无息;不为人知。

出处:明 李桢《剪灯余话》:“而使之昧昧无闻,安得不饮恨于九泉,抱痛于百世哉?”  

tag标签: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